Jamie 專欄 #022|現場再多干擾,攝影師也不能沒有自己的聲音

 

空間/ KC 設計

 
 
每個人或多或少應該都有些經驗,拍攝現場會有很多人同時干擾你,也常會有各種意見隨時冒出;若人人都來你旁邊講一句想法,當下其實很容易就會迷失掉。早期我也曾經有過這樣。不過那個雖然痛苦,但等你拍完回家,在螢幕前看毛片看了許久,覺得整合眾人聲音拍出來的東西,實在是四不像,那種痛苦更無法彌補。
 
 

空間/ 新澄設計

 
 

記得過濾,保有自己的意識想法


面對那麼多人的聲音,要怎樣從這樣的複雜狀況跳脫出來,專注做你的詮釋,這是很重要的事情。有時拍攝過程中,客戶對你提出來的想法,他們大多考慮的是很單純和局部的點,但他可能沒有思考到現場的光線、角度等細節。與其直接幫客戶拍他要的畫面,我們不如先釐清,了解他在乎的緣由是什麼?再來消化執行會比較理想,也比較不會浪費時間。因為你在做這個工作的時候,有個責任即是要把這些東西整合起來,正確判斷哪些東西該過濾掉,留下比較好的決定。最終,重要的還是畫面好不好看,如果客戶講的東西拍出來不好看,他還是不會買單。

 
 
 
 

場地/ Dogether Hotel;軟裝/ DO UP Décor Planner

 
 

而所謂「自己的聲音」,其實也就是個人的判斷能力。如果這部分不是那麼敏銳的人,我們可以藉由最基本的做法 一 用大數據來精進自我。透過多看不同類型的案子,多拍、多去思考,臨場判斷的邏輯還是可以被歸納出來。假使你本身感受力比較敏銳,以我自己來說,我會看一看東西,再來設法把它丟掉,然後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


這有點像我們看相機的說明書,先理解器材商教你的使用設定,但熟悉後,大部份時間你在那個當下,自然就會有一種這樣做比較對的直覺。這時就要相信自己的直覺,相對地也要為做下的判斷負責

 
 

空間/ 向度設計

 
 

我到現在還是會碰到一些我沒有解決過的問題,但長久累積的經驗,會讓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法有一定的邏輯,也比較突破性一點。或許它不是那麼好,但至少也會產生一些影響力。如果你發現它真的不是那麼好,那也 OK,雖然我們也不用為錯誤的決定去道歉或對不起,但是心裡要知道,下次如何去調整它,改進它,讓它變得不一樣

 
 

空間/ 常式建築師事務所 x ST Design Studio

 
 

空間/ 太硯設計

 
 

個人判斷 VS 信任的建立


提到攝影師的判斷,就不能不提對等重要的一件事:客戶的信任。


信任感和中間合作頻率的調和,需要一定的時間跟默契養成,並不是短期就可以建立的東西。它就像人跟人的互動,是持續培養的過程。即便是很熟的朋友,久沒見面突然遇到,可能都需要一點時間熱機一下,如果我們三不五時就見面交流,至少彼此會在一個比較相同的頻率上。

 
 

空間/ 蟲點子創意設計

 
 

空間/ 合風蒼飛設計+ 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

 
 

我們很多常合作的客人,或許也有思考到這一點,所以不論大案小案,這個化學作用都可以有很棒的效果,是雙方一起去轉換而來的效應。對我來說,這就是一種 long-term relationship,有點像「複利」的效果,儘管一次性的客戶,大家還是可以拍得有一定的水準,但之中勢必還是會有些微的差別。只是雖然 long-term relationship 很重要,但它好像在我們這個行業還蠻常被忽略;或許無論設計師和攝影師,也可以思考看看這點的重要性。
 
 

空間/ 好室設計

空間/ 好室設計

 
 

空間/ 禾睿設計(photo by Hey!Cheese Team KD)

 
 

空間/ 思維設計

 
 

身為一名攝影師,只有不斷經歷各式各樣現場狀況的過程,你才會知道,真正做決定跟判斷的人還是只有你。因此站在鏡頭後方的位置,要如何把心中的畫面呈現出來,你自己一定要先有個底。不管你最先或最後拍到自己要的東西,那都很好,但是一定要記得,絕對不能從頭到尾都沒有

 
 

空間/ 共生制作

空間/ 覺知造所

 
 

空間/ 工一設計
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