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感知比標準答案來得更重要」巢空間設計在《Ignotus》住宅埋入探索的軌跡,讓人慢慢用身體發現日常的流動與變奏

 
 
 

我們對家的期待,常是確定的、已知的,是一種可預測的安穩。然而在《Ignotus》中,「未知」不再是令人抗拒的模糊地帶,而是一種被精準安排的可能性。Ignotus,源自拉丁語,意為「未知」—— 但它並非空白,而是秩序之中隱藏的轉機,是邊界之後、通往感知深處的開口。

在這場由巢空間室內設計所展開的空間思辨,住宅被視作一場謎題的展開,不僅重新編排動線結構與材質邏輯,更在光影的滲透與遮蔽之間,編織出一條條隱蔽的路徑,引導居住者以身體行走、以目光探詢,於沉靜的日常中發掘空間自身的語彙。家,不再是靜止的容器,而是可被感知與追溯的敘事軌跡。

 
 
 
 

走得慢,是為了感覺更深


空間的解譯從玄關開始。原有新成屋格局多餘的走道、大樑壓迫與採光受限的結構被逐一拆解,轉化為被光與材質引導的探索軸線。進門後,玄關低處的木紋天花貼伏而下,如同壓低音量的序章,邀請人放緩步伐,步入介於內與外之間的過渡門廊,使人進入沉靜的中介地帶。光線從牆縫、櫃體、結構交界間緩緩滲出,像是潛伏的暗語,近乎無形地揭示方向,也喚醒身體對空間細節的覺察。 足下的步伐隨著光影推進,逐漸走出狹窄的壓縮感,迎來視線的開展。

這條象徵沉浸式情緒過場的動線,透過節奏性的視覺轉折,使空間的展開蘊含節點與脈動。目光隨著光的收放與材質遞進,逐步走入空間深處。

 
 
 
 
 
 

是牆也是櫃,帶有暗語的立面量體


內部機能並非以明確輪廓示人,而是潛藏於結構與立面之中,等待被發現。設計並未刻意強調界定,而是以模糊處理方式,讓機能在使用中緩慢顯影。牆面之下可能藏著收納的邏輯,轉角之處也或許暗含著光線的折射點。居住者在日常觸碰那些隱身於立面的秩序;推開一扇門,或許不止於開啟,而是打開一條新的生活動線。這些互動並不張揚,以極高的默契與環境融為一體,讓功能從「物件」轉化為「經驗」,使住宅成為真正貼合生活的場域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沙發背牆同時作為廚房電器櫃使用
 
 
 
 

生活的語法在明暗之間漸層鋪展


材質與光影接過行進與情感引導的任務,空間沒有過度鮮明的色彩對比,而是以灰階藝術塗料、柚木紋理與暖杏色面材,交織出冷暖、獷與潤的細膩張力。每一種質地的安排,都是對空間語調的微調,也是對身體感官的輕觸,在細節層次上完成最後的定調,也讓居住經驗在不言中深植於平常。

 
 
 
 
 
 

客廳、餐廚與中島呈軸線式銜接,空間彼此滲透;私領域則如漸暗的尾奏,由主臥、更衣與衛浴三區串構而成,過道被納入房內動線,使生活的連續性不被打斷。沿窗而行的佈局策略,讓自然光得以成為空間的牽引線,從清晨至夜幕,將每一個使用場景都納入光的變化之中。光線流動於立面與縫隙之間,照亮的不只是空間,也描繪出生活的層次與轉場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空間在隔屏切割上結合機能,像是更衣室櫃體即兼應床頭牆面的複合功用
 
 
 
 

未知,並不總是來自遠方的他處。有時它藏身於我們最熟悉的空間之中:興許是一段轉折的光影、一面牆後未被察覺的可能、一次視線移動時的不經意凝視。《Ignotus》所提煉的,不是新奇的形式或劇烈的變化,而是如何在生活的邏輯裡,重新賦予每個場域被發現的機會。它讓「家」不再只是被定義的空間,而是容納探索、緘默與共處的場域,一部在行走與停留之間,不斷生成的感知文本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LIVINGChichiLhome, cov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