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專訪 ]藝術家劉思廷:從畫布中映照自我,以柔軟的筆觸塗刷《The Fluffy Dog》蓬鬆的溫度與陪伴

 
 
 

畫布上的狗狗彷彿自幻境裡現身,毛髮蓬鬆而柔軟,如緩緩舒展的空氣,堆疊成一片飽滿而溫暖的輪廓。牠們靜靜佇立,神情像是帶著一抹羞怯,與外在保持些微距離,不多話,以自己的方式傳遞安靜而療癒的感受。

藝術家劉思廷(Szuting)筆下的 The Fluffy Dog,宛如為觀者敞開一扇情緒與想像的窗口。你能將情感與故事寄託於牠們,無論是生活的疲憊、喧鬧城市底下深藏的孤寂感,甚至難以言述的挫敗,都能在 The Fluffy Dog 畫作中找到慰藉。這般溫暖,就像安謐冬夜裡,窩在沙發上抱著一隻毛茸茸小狗,彼此依偎取暖,流動著真摯而緊密的心緒。

 
 
 
 

Szuting Liu


也許大部分人與我們一樣,初識劉思廷,是透過她「軟裝師」的身份。多次接觸中,我們逐漸發覺到她總能以獨特的美感,為靜止的空間鑲嵌獨具一格的生氣與詩意。物件之間,與場域、與光線,都被她巧妙調和成靈動的平衡,周遭浸染著她對美的細膩體悟與理解。

但現在,思廷以藝術家的身份悄然走到眾人眼前。

 
 
 
 
 
 

溫暖而療癒的畫作,埋覆著她重拾畫筆的初心,以及對內在深處的探索與修復。壓克力顏料間的線條,一筆一劃,串起過去至今的人生路徑。那是種與自己心房溫柔談話的過程,輕聲回應著過往的起伏;也是將生命經歷濃縮於畫布,與他人分享、交流,甚至相互激勵的一種方式。

 
 
 
 
 
 

從小到大,儘管美術課常被拿來考試或放鬆玩樂,她總是全班最認真的那一個。這份純粹的熱愛伴隨她一路成長,並在台藝大美術系的求學階段綻放光芒。大三那年,思廷邊摸索自己的表現語彙,邊舉辦了人生第一場個展;除此之外,也受邀參與一些藝術團體的展覽活動。種種經歷,深植她內心以畫家身份維生的目標。然而當理想與現實相遇,挑戰便接踵而至。畢業後純藝術的道路,並非如想像般平坦。

新銳藝術家要靠售畫支撐生活實屬不易,日常的經濟壓力,讓創作之路充滿掙扎與迷茫。好一陣子邊作畫、邊在畫室擔任行政工作的生活,逐漸使熱情的光點暗濁,無力感盤據心頭。她不禁自我質疑:「到底要不要繼續這條路?」幾乎是每個創作者撞牆時期會面對的困惑,也在她心底日益膨脹。

 
 
 
 

2016 年一次偶然的邀約,讓思廷接觸到軟裝設計,抱持嘗試新方向的心情,她決定加入朋友計畫,共同創立軟裝公司,這個在當時台灣室內設計仍是十分陌生的新興領域。


將美術的表達脈絡,延展至軟裝設計


思廷的創作旅程始於畫布,最終延展至更廣闊的空間維度。從美術系的課堂到後來軟裝設計的實踐,是一段將藝術融入生活的過程。

 
 
 
 

以前學習美術史,老師常以大師畫作為例,講解構圖、光線與物件擺放的邏輯寓含,「像義大利畫家喬治·莫蘭迪畫許多瓶罐器皿的靜物畫,他不只是畫表面的物品,而是透過靜物象徵精神世界,觀察到的人及情感隱喻。」她進而將繪畫裡的自由與敏銳,帶入三維空間的創作形式;運用光影、花材與家具等物件在立體空間作畫,構築腦海想像的畫面。「美術表達的重點在於如何傳遞心境以及情感。所以我做軟裝,更多時候是從『感受』出發。擺放一個櫃子,我會想像它分別在自然光和人工燈下的氣氛;插花時,一枝或兩枝的選擇,情感韻味也會有所不同。」

 
 
 
 
這樣的轉換,驅動她從單純的自我表達,日漸過渡到與人連結的創作模式。「以前我畫畫很感性,類似意識流的方式,完全依據自己的主觀意識表達。但軟裝設計不同,它是在設計師的設計上進行二次創作,會有一定限制,還要考慮業主的需求與反饋。」截然不同的型態,反而讓思廷變得會觀察別人,也學會接受更多的可能性。「藝術創作需要理性的支撐,而軟裝則需要感性的詩意」,雙向的揉合,反倒使她的視野與作品愈加開闊。

當年那個青澀的藝術家,縱然經歷媒材與尺度的轉換,創作欲望與能量從未消退。在軟裝設計精進琢磨的她,一點一點,找回畫布上失落的信心。

 
 
 
 

從沒想過還會回到畫布前


「我從來沒想過自己還會回來畫畫。」思廷坦言,八年的軟裝歲月,幾乎取代她與畫布的連結。那段時間,僅偶爾會畫些抽象色塊當作裝飾畫。唯一一次大型的藝術創作,便是與 Dogether 寵物旅館的合作專案。當時除了邀請藝術家量身創作,她也為此親手繪製一些狗狗裝飾畫。「沒想到不僅業主很喜歡,還有客人現場看到後想下訂」,回望那次經驗,「如果沒有壓力,我應該會畫得很開心。」

 
 
 
 

客人寵物訂製畫

 
 

或許,宇宙早已為她安排好重拾畫筆的契機。經過這些年來的沉澱,2024 年初她聽從內心聲音,離開軟裝公司,再次拿起畫筆。不過許久沒碰這方面的東西,一時間所有壓力也隨之湧來。「我花了一段時間找尋究竟該畫什麼。起初為了現實考量,我試圖畫些適合空間的幾何畫,但越畫越沒有感覺。理性與感性之間的衝突,讓我不敢隨意進行,總覺得無法找到落筆的方向。」摸索許久後,思廷與一位信賴的長輩進行深聊,而這場對話也成為關鍵的轉折點。

「他告訴我,腦袋會有很多聲音告訴你該怎麼做,但我們或許並未傾聽心底真正的聲音,它會指引我其實最擅長畫什麼。」這句話令她恍然大悟,想起剛離職沒多久,有位 Dogether 的客人看見她的畫作,洽詢是否能訂製自己的狗狗畫。該次的嘗試,也順利讓客人十分滿意。

「那就畫狗吧!」她終於找到答案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角色原型的起源,便來自家中那隻三不五時毛髮就長到遮住眼睛的臘腸。在家創作的日子,她與狗狗長時間相伴,這些日常互動都是故事的發想靈感。「不管什麼時候,狗狗看到我們在家裡,總是快樂地看著你。即使我心情不好,甚至擺臭臉,牠依然不因情緒有所改變,靜靜地陪在我身邊」看著正舒服躺在軟墊上熟睡的狗,思廷眼中帶著溫柔,「這份無條件的愛,成為我創作 The Fluffy Dog 的初衷。如同她陪伴我一樣,我也希望這些畫作能陪伴大家,度過每一個需要安慰的時刻。」

 
 
 
 

畫裡映照的,是自己的靈魂意志


「成為創作者之前,先成為一個人,好好生活。」這句來自江賢二老師展覽的話語,深刻啟發了思廷。其實畫作就像一面鏡子,它會忠實映照出創作者的內在狀態。「當我不快樂或心中有煩惱,畫面無形中也會顯現那樣的情緒。」內向與敏感的性格,曾讓她習慣封閉自己,較少與外界交流。但如今,她漸漸學會跟情緒和平共處;先照顧好內心與身體,再來思考作品。「讓畫面隨著心的流動自然形成。」透過畫作散佈愛與安慰的同時,思廷也在緩緩修補那個害羞不安的內在小孩。

「為什麼畫不出來?」回顧之前素描課堂上,老師告訴她卻聽不懂的語意,現在開始懂了。她明白有時不是能力的限制,而是心境與習慣的束縛。「我們畫畫過程中每一個行為慣性,背後都反映你這個人的性格及狀態。如果我願意仔細觀察周遭,關注身邊的人事物,答案其實一直都在。」

 
 
 
 

創作對思廷來說,是種讓心靈歸於寧靜的練習。她透露最近養成一個習慣:「先做家事再畫畫,預示自己準備進入狀態。」真正作畫前,她會先不拘形式地隨意塗畫,藉此進入規律的節奏。「開始畫畫時我會全神貫注,腦袋裡沒有雜訊和聲音,整個人進入一種心流狀態。」她形容那份沉浸感,彷彿全世界都安靜下來,只剩下畫筆與意念牽引著畫面。

 
 
 
 

遇到瓶頸的話,現在,思廷選擇暫時放下,做些與畫畫完全無關的事情,讓自己抽離當下狀態。這是她另一道自我調節的重要修習 —— 學會切割情緒與時間,專注於每一個當下。「比如我在吃飯,那就好好吃飯。要煩惱,就等吃完後再專心煩惱個二十分鐘。」如此,她反而能以更清晰的狀態重新啟動。

 
 
 
 
 
 
過去創作抽象油畫時,她特別陶醉於一筆一筆反覆疊加的筆觸,充滿療癒與快樂的感受。層層堆染的筆法,恰巧適合表現毛髮的質感,筆刷輕輕劃過的毛躁痕跡,與粉嫩光滑的皮膚形成對比,正好為角色增添令人會心一笑的逗趣感。這些細部架構成情感的載體,裝盛她不同時期的生命切片,投射出靈魂深處的溫度。

 
 
 
 

大人也需要被療癒的時刻


The Fluffy Dog 這樣的創作,介於純藝術與插畫之間,也因此思廷希望它能與觀眾產生更深的互動,「以前我很害羞,不喜歡解釋自己的概念,總覺得讓畫跟大眾說話就好。現在我慢慢學著分享。任何生活的大小事,哪怕是把狗狗玩具擬人成牠的小寵物,都會是暖心的情節。」就跟她喜歡收藏的公仔一樣,平常忙到很累或心情不好時,回頭看這些收藏,負面情緒就會瞬間被緩解 ——「有時候,大人是需要這種療癒時刻的。」這樣的改變除了讓創想產生共鳴,她也更有活著的感覺。經由這些畫,感染大家享受與寵物相處的開心時光。

 
 
 
 

好比獻給大人的奇幻故事,The Fluffy Dog 透過溫潤的色調與單純形貌,輕輕觸碰人們內心深處的柔軟,依隨各種心境,開啟截然不同的故事與解譯。有些人感受到包容與愛,有人覺得療癒與釋放;抑或者,你看見自己,看見內心的渴望 ——「每個人都期盼得到愛,得到更多自信。所以我也想向與我有相同感受的人打氣,告訴他們『其實不是只有你這樣』」。那些無法傾吐的思緒,多了一絲理解與安撫出口。

「每一幅畫都是我的一部分。而我也希望它們能成為你生活裡的光。不論遇到什麼情況,這些作品都能以那份純真與溫柔,化作心底最堅實的陪伴。」

 
 
 
 
 
 

〈如何購買〉
The Fluffy Dog 系列 / 訂製專屬寵物畫
IG 私訊藝術家(@thefluffydogdog)

 
 
 
 

攝影/ Jamie Lo
編輯/ Chich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