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mie 專欄 #051|致:想踏入空間攝影產業的新鮮人攝影師

 

空間/ 向度設計

 
 
這幾年每到大學畢業季,常會收到一些演講邀約,希望我能跟新鮮人分享在攝影產業的經驗與建議,可惜因平常拍攝事務較多加上疫情影響,尚未有成行的機會。剛好專欄寫著寫著,也來到了第 51 篇,不如就利用這達成小小里程碑後的第一篇,用文字來跟對這個產業有興趣的人,進行線上交流。
 
 
空間攝影產業會興起的原因,應該是早期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,想要讓自己的完工案子留下作品集,才逐漸有此需求。那有幾個攝影師將空間拍得特別好,便開始擁有這個行業的頭銜 ㄧ「空間攝影師」。對於未來想踏進這個產業的人,我想說的是什麼呢?不妨接著看下去。

 
 
 
 

一、累積你的生活經驗值


以前的年代,器材很貴,不好取得也難用,得要先懂得設定一堆東西,才能拍照,所以很大的門檻是在器材。但隨著現代器材越做越簡單,操作難度越來越低時,關鍵就變成「你要怎麼樣去傳達故事」?


不管攝影師或導演相關類別的工作,其實就是在說故事跟分享個人經驗,藉由表現手法,去傳遞看過及自身經驗的東西。內容講得好不好,實際上可能跟「攝影」的關係比較少,而是跟「經驗」比較有關係。我們都聽過《三隻小豬》的故事,這麼多人詮釋過的童話,一定會覺得有些人講的很無聊,可是也有人能把《三隻小豬》講得生動又顛覆。同一本書,各自表述,端看你怎麼呈現。這就跟攝影很像,都是透過生活經驗去做一個捕捉,取景、構圖、光線,通通都離不開「生活經驗」。
 
 

空間/ 上上設計

 
 

所以我會建議想做攝影的人,還是要先去外面多走一走,思考你想當怎麼樣的攝影師?


如果是空間攝影師,有的人會在室內設計公司工作、去當攝影助理,而除了這幾個,還有很多路線可以嘗試:譬如去家具店、當有錢人的管家、設計旅店的 housekeeper ...... 這些經歷都會讓你日後看事情的切入角度很不一樣。


空間形同是一個載體,透過不同的工作觀察人生百態,了解各式各樣的人怎麼使用空間,你才能去轉述這些故事;否則就容易偏向單一公式化,沒有太多觸點能引起共鳴。

 
 

空間/ 和和設計

 
 

空間/ 和和設計

 
 

二、任何拍攝都不要輕易放棄


我以前做廣告,廣告其實不是說謊,但它會挑產品的優點去加以傳播,至於不好的部分,我們就略過不多說。每個東西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個優點和特點之處。例如一包衛生紙,雖然紙質很薄,但它外包裝做得很漂亮,我們就關注在它包裝漂亮的部分來做發想,盡可能找出東西的優點和關聯性進行表現。

 
 

空間/ 向度設計

 
 

拍攝一定會遇到案子本身不符合心中預想的情況,可能是後來屋主再改過設計,已不是設計師原本規劃的模樣,也可能現場狀況並非那麼理想,甚至還在施工收尾 ...... 各種千奇百怪的狀況都可能發生。


不過,只要不放棄都還是有機會。


試著觀察、找出優點,並放大這個部分,結合腦中的資料庫釐出解法,很多時候還是有挽救的契機!你也更能贏得客戶的信任,建立長久合作的關係。

 
 

空間/ 巢空間設計

 
 

空間/ 開物設計

 
 

三、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特色風格


市面上有很多拍攝空間的攝影師,其實人多對這個產業是好的,代表這個產業蓬勃發展、有需求之外,也會讓圈子比較有競爭力。記得要保有自己的聲音與個人觀點,不要都一樣,不然會蠻無聊的,甚至最後會變成一種削價競爭。


我們從事的行業,本來就是有很多空間樣貌,不太可能每個場域都用同一種手法解決,也不太可能一個攝影師對於每一種風格的空間都很擅長。但我相信大家都能找出屬於自己的路數,讓同業的彼此是互相啟發的狀態,而非相互抄襲。

 
 

空間/ 太硯設計

 
 

抄襲這件事,會讓一個產業容易凋零,最直覺的先是消費者容易看膩。就如同我們去美食街,結果每一攤都是賣義大利麵,你便覺得了無新意,其中也要有人會做排餐,做壽司才豐富。所以我們還是要多加思考和摸索,建立一些自己的特色。有些攝影師,他們對我來說就有走出自己的樣子,像「隨寓」、「YHLAA」等等,他們都能把自己擅長的屬性風貌掌握得很好,樹立自己的模樣。

 
 

空間/ 朗禾設計

 
 

四、有意識的吸收資訊養分


以前在學校,老師都會說要很大量地去看東西,但現在身處於資訊爆量的時代,我覺得有時候看太多,反而也會被他人的作品和想法給限制。


針對這點,我會建議還是要設定一個問題給自己,再來搜集觀看相關資料。譬如設定自己想研究「氣氛」這件事,再去看相關的資料相對會比較有效,不然囫圇吞棗,沒目的吸收了一堆資訊,其實很多都沒有被內化成自己的東西。或是你想了解偏復古的東西,可以專心去找包括復古的調性、線條造型、幾何比例,還是調色的運用,如此亦才能更有效率,也更精準地獲得需要的養分。

 
 

空間/ 七澄建築

空間/ 七澄建築

 
 

大家現在經常用 Instagram 追蹤喜歡的事物,往往一追蹤起來,累積上千個都很正常。分享一個我們公司同事的方法,他會定期清理 Follow 的帳號,如斷捨離般地去掉一些現在不喜歡,不適合的帳號,有進、有出。定期審視自己的資訊來源,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自己從追蹤和退追蹤的過程中拉鋸,便能找到真正在乎喜歡的東西,也如同透過這個行為,找到自己認同的核心觀念與美學價值。

 
 

空間/ 及境設計

 
 

空間/ 構設計

 
 

最後,我們整理了「攝影懶人包」,三個連結收錄我拍攝以來的實際執行觀念,心態上的理念建立和判斷,還有時下的設計趨勢,以這三項做為簡易分類,讓各位可以輕鬆查閱。祝大家都能在產業的浪潮裡找到自己的定錨點,拍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。

 

✣ ✣ ✣ 連結傳送門 ✣ ✣ ✣

 
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