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mie 專欄 #090|基本修圖實作:在真實和美感之間的平衡拉扯

 

空間/ 質覺制作

 
 

現代攝影的領域,修圖似乎是必備的技能和服務,如今大部分客戶也多會認為,「尚未精修」過後的照片,等同是未完成的作品。時常都會有人問我一些關於修片的細節和執行方式,儘管修圖的極限,主要取決於每個人的技術和想像力,但我想,如果能有穩固的基礎觀念,勢必可以幫助自己在攝影師這條路上,走得更為踏實且事半功倍。這篇就來淺談我自己內部訓練 Hey!Cheese 團隊修圖的基礎方法和步驟。

 
 

空間/ 覺知造所

 
 

修圖之前,我們必須知道


通常人眼觀察世界,相較於相機拍攝的畫面,會有更為強烈的敏銳度和感受力,因為雙眼可以同時多點對焦,也能在明暗間適應光線,所以我們能同時看見許多材質陰暗面的層次表現,和高亮度的細節等等 ...... 這些東西,有時即使相機性能優越,仍無法捕捉到全部的細微內容。過去我們會把這類技術的侷限,視為一種影像的魅力;不過伴隨科技的發展,越來越多新技術可以做到讓氛圍和各種細節同時並存的程度。


攝影師為了盡可能如實還原眼睛看見的東西,使用數位暗房如 Capture One、Lightroom 來進行數位沖片,即使單張照片無法達成理想的模樣,也能透過拍攝不同曝光值的照片,像是捕捉「一般」、「特別暗」、「特別亮」的區域,把這些東西轉變為照片素材,再將這些素材通通疊合成同一張擁有豐富細節和色調的照片。有些人疊2張、4張,7,8張都有可能。而技術發展到現在,有些過去需要合成兩三張照片才能完成的效果,現在可能只需一張照片就能達成。


既然如此,我們現在修圖還可以追求調整哪些東西?

 
 

空間/ 作室設計

 
 

空間/ 合風蒼飛設計× 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

 
 

基於真實性、不過度刻意的調整模式


身為空間類別的影像創作者,我們除了提供高品質的攝影內容,也需要尊重空間的真實性。一張理想的修圖作品,應該是讓觀者無法察覺照片經過何處修飾,看不出修過的痕跡,但卻能體現舒適的環境氛圍,讓人感受到設計者想傳達出的故事。


我們修圖的目標,應該是讓攝影師將現場的感受和質感還原,並且把照片缺少的部分補全回來,更清晰地呈現各處細節。也因此,過程中要盡量避免過度處理,讓照片看起來流於刻意,甚至失去原始的感覺。

 
 

空間/ 丞聯合空間設計事務所

 
 

內部人員訓練時,我第一步一定會先讓他們理解前面提到的觀念,接著才開始介紹各種修片技法,如 Photoshop 功能的說明,色彩還原和圖片合成等技術層面的事情,並帶到內部修片的檔案管理方式和操作 SOP。


接著,花比較多時間在讓修片師多觀察空間現場。他們必須仔細感受環境,了解空間前後差異,並引導他們回憶現場的感受。再來根據設計師希望呈現的氛圍,討論要如何創造出這種風貌。

 
 

空間/ 由里設計

空間/ 由里設計

 
 

空間/ 天沐設計

 
 

修除與空間無關的非必要因素


修圖的過程,我往往會在真實性和美感之間拉扯,思考如何把圖片調整得更加美觀之外,同時保持真實性。大部分來說,我會動手修的東西包含常見的維修孔、偵煙器,或者一些奇怪的顏色折射和不自然反射。因為它們不屬於空間的一部分,而是由於外在環境或一些非必要因素所造成的結果,與空間本身的感受無關,就是可以被抽離掉的東西。此外也會根據拍攝當日的環境和天氣條件,進行微幅如調整曝光值和亮度的變動,以完整傳達空間的性格主軸。

 
 

空間/ 質覺制作

 
 

每個人、每個空間、每個物件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性,如果全被去除掉,其實滿很可惜的。在保留這些特色的基礎上進行調整,更接近我個人的想法。

 
 

空間/ 敘研設計

 
 

空間/ 太硯設計

 
 

拍攝現場先確認好大致色調


「色調」是極為主觀,而且對照片成品影響很關鍵的因素,我們需要確保自己的觀察力和記憶力,不會受到時間或其他事情的影響而下降。


我通常會在現場先調好大致的色調感受,藉由當下的照片,先記錄雙方理想的詮釋氛圍。這不僅能避免後期出現太大的問題,還能即時跟設計師進行現場溝通,必定可以事半功倍,提高拍攝的精準度。尤其在你工作量大或是拍攝空間特別複雜(譬如同個房子有五間房間)的情況下,對後期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幫助。

 
 

空間/ 伴境空間設計

 
 

過程中我們讓所有條件、濾鏡和調性先歸零,比對眼睛現場所見的顏色 VS 螢幕上的顏色,並直接跟設計師溝通確認,讓彼此對畫面都有個共識。這樣的基調表現,通常便會是很接近現場和設計師心中想要的狀態,不僅後續的進展會更加順利,以此為基礎去添加一些攝影師個人風格的調味,也不會太偏離主軸。

 
 

空間/ 長禾設計

空間/ 長禾設計

 
 

面對極端光線的空間,先取得素材後續再調整


有時也會遇到一些極端的空間條件,機器難以拍出現場實境的狀況。譬如到了一間近乎全黑的酒吧,只有單盞聚光燈打在酒杯上,周遭環境光源太微弱,器材很難如實拍出細節。

 
 

空間/ 伴境空間設計

 
 

面對這樣的情況,我們可以轉換成另外一種思考模式:先讓空間歸零,稍微讓周圍燈光亮一點,或是調整光線平均一點,把其他地方的光線拉亮,杯子上方的投射燈則調弱;透過減少室內光線的對比強度,創造出內部光線的平均值。拍完之後,我們收集到的影像就可以充分記錄到空間的細節素材,直到後續進行後製時,再把背景壓深、杯子的亮度拉高,慢慢將原本空間還原成應有的樣貌。


這類「先把素材收集完整,後續修片再來後製」的處理思維,在面對到現場光線較為極端,不管是非常昏暗或明亮的空間,都是可以妥善運用的技巧。

 
 

空間/ 隱室設計

 
 

空間/ 隱室設計
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