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訪桃園新藝文地景「REBORN 龜山植藝實驗所」— 美式老洋房改建,於自然與人文中探問人與生活的連結及可能性

 
 
 

前些日子,我們一行人來到剛對外開放,營運不久的「龜山植藝實驗所」,恰好這天雨連綿,周遭環境彷彿被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霧靄中,呈現恬靜悠然的氤氳氛圍。位於桃園市龜山區,「REBORN 龜山植藝實驗所」是一棟建造於1991年的老舊美式洋房,前身曾是名人故居、餐廳、幼稚園的老宅,在[X-iSLAND]團隊正式進駐前,已歷經近十年更迭,蔓草叢生,彷若被時光遺忘的記憶。

隨著留白計畫與立陽開發共同展開的城市計畫[X-iSLAND],這座荒廢的老屋被重新注入生命,化身為「龜山植藝實驗所」,以藝術與文化為觸媒,讓社區逐漸活絡。經歷一年多的籌劃與數月的整修,這個結合森林探索與都市慢活概念的空間終於向外敞開懷抱,迎接過往的鄰里與新住的居民,共同編織屬於此地的新舊故事。

 
 
 
 

以三棵老松樹為場域核心,勾勒靜謐森林氛圍的悠然之境


場域環境由合風蒼飛設計與立陽開發攜手打造,張育睿建築師以原生的松柏為主樹,構築一片如林地般的意象。低矮的植栽沿著步道鋪展,呈現出臺灣蕨類王國的生態風貌,喚起人們對山林的記憶。蜿蜒小徑、石路步道與休憩的檐廊,交織森林老宅的靜謐之美,將自然深植於此。

整個龜山植藝實驗所的核心,是外頭三棵30多年前便與這幢建築共存的老松樹,這些松樹形同時光見證者,守護著此地的靈魂。龜山植藝實驗所因此以「老松精神」為象徵,重構空間的生命,專注於「根植土地的事」,強調生活與土地的深刻連結,讓人們得以在藝術與生活體驗間找到交融的平衡。

 
 
 
 

進駐老屋的過程,團隊希望能帶給人親切的生活感,讓每一位到訪者,特別是這裡的鄰里,踏入其中,能在某個角落找到屬於自己的回憶。

秉持著「低度破壞」的態度來面對老屋的重新修繕,他們讓一些破舊斑駁的痕跡自然地留存空間,有些角落甚至特意保留了幼稚園時期的塗鴉貼紙,儘管可能不完全符合展覽的調性,但仍被小心保存下來 —— 因為對於走進這裡的人而言,這些標記能喚起過往的片段,讓記憶與空間交織。確實如此,在圍牆拆除後,鄰居們紛紛駐足觀望,再次走入這片熟悉而重生的土地,並開始分享他們過去在此地的趣事。

 
 
 
 

與藝術家合作展覽:以植物為題,將自然的脈動引入空間


步入基地,迎面而來的是「美學館 Flora Gallery」,這裡是展覽主要場域。內容分為三大部分,分別邀請藝術家創作,主題涵蓋「植人日和」、「森林——方舟計畫」、以及「所有的週而復始都是新生混著腐朽」。展品從室內植物延展至野外,再回到室內的花藝創作,從現代居家的氛圍到野外探索的自由,老屋中的材料被賦予新生,成為空間的一部分,而森林的植物與生活,透過多樣的媒材與形式,傳遞著人與自然、生活與植物之間的交融。



01 / 植人日和


「植人日和」展間內一層層垂掛的布幕,如同洞穴般的探索之旅,象徵著人與自然間層層交織的關係。不規則安放的裝置藝術,由「Temperature 溫度物所」以紅磚與蘆葦所製作,這些天然素材的有機流線,象徵著生命的自然形態,蘆葦與紅磚則呼應了地方的自然地景與窯廠產業歷史,以植物自由蔓延的姿態呈現出與人共生的和諧景象。

交錯的布幕間,展示了李霽、連俞涵、兔女狼、黃郁媚、孫家閎與李佩懿等五組不同領域創作者的生活風貌。每位創作者透過植物的自然形態觀察以及互動學習,衍生出多元的生活探索與選擇;藉由這些故事,鼓勵來訪者以開放的視角去想像生活的可能性。內容也彰顯出龜山的新生特質,希望吸引那些認同多樣性與移居精神的群眾共鳴。

 
 
 
 
 
 

02 / 森林——方舟計畫


藝術家賴怡璋以龜山石雲步道原始森林,以及林口、龜山地區的歷史流變為線索,將空間視為一印證文化、產業、環境變遷之場所,自日治時期茶園滿佈、二戰後工業化、五〇年代中期美軍駐紮之不同時代背景下,見證本地的改變與重生。

創作引入石雲步道上、中、下層的原生植物引入美式洋房,讓原始植物與老屋連結,打造一艘融合文化與自然的方舟,持續見證這一區域的未來發展與無限可能。

在策展背後,團隊其實也是反思著:面對開發不可避免的現實,要用什麼樣子的方式來平衡它?

把自然帶入展覽,既是創作的核心,也是一種提醒,向合作的建設業者與來訪的群眾傳達「共存」的理念。人們在開發之際,唯有不斷與自然萬物共融,才能讓這片土地長存。將這份信念深植於這片場域,成為每個人縈繞心頭的答案。

 
 
 
 
繼續往前走,會發現合風蒼飛張育睿建築師(Ray)現場手繪草稿。Ray 行筆間捕捉林口特有的霧氣,特別是秋冬時節,霧氣濃厚如紗絲般籠罩四周,把整個空間轉化為如夢似幻的仙境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03 / 所有的週而復始都是新生混著腐朽


現代許多家庭會擺放鮮花,那麼,人與花的關係究竟是什麼?「一隅有花」共同創辦人張柏韋透過攝影與動態影像捕捉植物生命的每一個階段,從盛開到凋謝,從枯葉中潛藏的新生之力,細膩地呈現出生命的循環。同時,張柏韋也以石膏板畫作為媒介,透過植物柔韌的形態在堅硬的石膏上留下印記,詮釋生死一體的概念。每一件作品,皆是在生與死之間交織出的痕跡。

展間中的作品重疊交織,試圖描繪花在時空中的多重面貌,讓觀者在不斷變換的角度中,領悟植物生命的流轉與時光的多元性。這些作品不僅紀錄了花朵的盛衰,更隱含著生與死、衰敗與新生之間的奧秘。

 
 
 
 

RëBORN CAFE:駐點泳池裡的咖啡廳


市集旁的 RëBORN CAFE 泳池咖啡廳,為這場恬靜時光注入了更為悠然的氛圍。咖啡廳以浪板與木材建構,巧妙融入舊藍磚泳池的結構之中,成為場域的一部分。來訪者散布於周圍林木間,手持飲品立飲或隨意而坐,或攜帶野餐墊,隨處鋪開,細細品味這片承載時光的景致。於池畔聆聽風聲、欣賞昔日泳池的復古風光,在這裡,慢生活的自在節奏悄然流淌,讓人得以徹底放鬆、享受片刻的恬靜。

此外,園區的一隅設有生活館,定期舉辦圍繞植物為主題的工作坊,提供更多有趣的互動體驗,悉心打造供人們休憩、隨心而居的自在空間。

 
 
 
 
左:RëBORN CAFE;右:生活館
 
 
[X-iSLAND]的主軸在於深耕林口、龜山區域的在地計畫,他們探索「何謂理想的空間」,並展示多樣的生活狀態。透過以人文和歷史為脈絡的在地故事採集,不僅逐步累積地方文化的厚度,更試圖找出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風貌。在周圍新建案逐漸崛起,地區逐漸形成新舊居民人口混合的共存狀態,如何促進新舊居民間的對話與共融,是[X-iSLAND]所追求理念。

未來,「龜山植藝實驗所」將於每月不定期舉辦週末市集與音樂派對,營造自由而開放的交流空間。這些活動結合多元形式展開,時而歡愉,時而鬆愜,讓園區成為藝術、文化與生活的相融之地。無論是漫步於市集中尋找獨特手作、坐在草地上聆聽音樂,抑或只是與大地一同呼吸,我們都能在這片綠意環繞的土地上,找到心靈的歸所,發生一份深刻而溫柔的相遇。

 
 
 
 
[ X-iSLAND ] REBORN 龜山植藝實驗所 地址:333桃園市龜山區文化東路88號
時間:Mon-Sun 10:00-17:00
網站:查看更多

 
 
Images/ Kai Chang
Text/ ChichiL

 

LIVING, SHOPSChichiLvisit, event, trav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