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回到自己的內在本質和使用想法,空間自然會長出應有的樣子」 ㄧ 作家黃國珍「讓心智自由」的家屋

 

作家/ 黃國珍

 
 

談到家的理想模樣,我們大概窮極一生都探詢不完所有的答案,唯一肯定的是,一處有靈魂、有理念的生活場域,並不需要過多絢麗繁複的設計交互堆疊,那些再簡單不過的閒適家常,就足以讓含光的內裡揚發優雅的氣度,精準顯露細緻的質地色澤。


社會企業「品學堂」創辦人,長期推廣「閱讀素養」、同時也是暢銷作家的黃國珍住所,便是這麽一回事。沈浸在飽滿的綠景、古典樂,香氛氣味和各式擺件中,這裡是個擁有豐富感知的居住場域;生活不僅存於建築的結構體裡,更是場不停息的動態伸展,將空間內部與戶外環境和諧串聯。視野並不被牆面阻擋於前,人們怡然暢快地與周邊生態相生互依,達到內外平衡的意境。

 
 
 
 
 
 

「這個家是一個心智會自由的空間」


由於過去租屋在 30 多年的老公寓,密集的傳統隔間讓黃國珍與太太倆人那時就想著,將來有房子的話,希望空間能盡量開闊,環繞在自然的素材底下,物品則不需要太多。對他來說,如果生活充滿很多東西,不僅把空間塞滿了,心彷彿也會被塞得很滿。這份念頭,大致底定他們日後第一間屋子「沒有過度加工」的個性。


帶著滿心盼想,黃國珍進而委由「敘研設計」,負責執行整體的規劃與施作。設計主理人 Tim 說到,有別於大部分的委託方式,這次的合作更像雙方協力,一起把屋主的夢想給完整實現。

 
 

右:敘研設計主理人 Tim

 
 

主張「空間不要做太滿,要留餘地可以呼吸」的 Tim,運用局部切割的巧思,譬如在入口牆面處刻意的留縫、天花板上方的脫縫、融合曲面收邊的細節處理,再加上讓木紋的溫暖氣息貼附地面,立面則特意減少木頭紋理的手法,消弭厚重感,充分展現「會呼吸的家」的輕盈感受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敞朗的空間佈局,進門左手邊是文教區,矮牆另一側是影音娛樂及用餐區。中間的中央大道,貫穿公私領域,透過兼具端景的隔柵門做一道軟性的界定區隔。空氣和光線恣意流動貫穿,在最低的隔閡中保持最高的自由。通透的氛圍讓黃國珍有感而發,這樣的空間會產生「遊」的感覺,正如同老莊思想強調的「遊走」,心神和身子皆悠遊其中。如此,人心自然會被自由地打開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讓藏物的年歲風貌,放映最美的時光


對喜歡去日本旅行的夫妻倆而言,家中瀰漫著日系謐靜安穩的氣息,是很自然而然發生的一件事。因為喜歡一地的文化景觀,無形間也會在房子裡注入那些感動於心的元素。


旅途中的各項收集,除了刻記旅行的回憶,一直以來喜愛收藏老物的黃國珍進一步分享,這些具時間感和使用痕跡的老件,沾附了歲月堆砌而成的面貌,那樣的豐富性,那樣的沈著味道,獨具生命的連結性,是新事物難以複製的神態。像桌上銅製的「建水」,電視前陳列的 CD 片連同快 30 年的老音響,都是多年來的珍藏。

 
 
 
 
 
 

除了老件,展示架上還置放大大小小的石頭,「石頭是很有趣的天然材料,尤其海邊和溪流裡的石頭,它們從原來的型,經由自然淘洗,重新被雕塑成新的面貌,就是另一種自然的藝術創作。」


黃國珍拿起一塊任浪濤反覆翻滾,已成圓潤模樣的紅磚繼續描述,這種溫潤的感覺格外令人討喜,也因而「溫潤」融為家中調性之一,設計師修飾了所有直角,視線所及,皆是一片柔和且溫潤的質地。

 
 
 
 

打造跟孩子一起閱讀的環境


作為提倡「閱讀素養」的先行者,黃國珍指出這個習慣最好從小開始養成。把「閱讀」變成生活一部分,那麼孩子也容易生成興趣。這也是為什麼當初特別開闢有大面書牆的閱讀區。儘管孩子成長到某個階段,開始喜歡待在自己的小小世界,他仍期望他們的生活中,有一區塊是全家人可以坐下來,吃甜點喝下午茶,一起閱讀討論的親密基地。

 
 
 
 
 
 

這一區也是他主要寫作的地方。寫作跟設計很像,在創作的過程,藉由某些儀式感,能帶領自己進入專注的心流狀態(flow)。


需要獨立空間創作的黃國珍滿足地介紹,現在有了閱讀區,只要坐在這把耳機戴起來,就能專心寫作。透過設計師規劃的低矮電視牆,營造適時區隔,同時間,家人可以在前面做其他事,彼此不會相互干擾。工作到一個段落,還能停下來看看外頭綠景,關心大家在幹嘛,重新整理一下心緒。


至於書牆上那麼多本書,是如何進行分類呢?他笑答在搬家整理的過程,意識到其實書架也能檢視一個人的思想豐富性,形同飲食的道理,「You are what you read」。於是他把書牆依照左右大腦的理性和感性類屬來區分,有意識地使自己均衡攝取文字的養分。

 
 
 
 

回家 ㄧ 回到自己的地方


寫作之餘,黃國珍一年大概有超過兩百場的演講。四處舉辦工作坊,經常出差奔波的日子,在回到家時,心頭更會萌發強烈的認同與歸屬感。他說就算飯店再舒適,終究比不上自己的家 ——「唯有回家,才等於回到自己的地方。」對家的依戀,悠悠迴盪。

 
 
 
 

「一個空間應該是先回到自己的內在本質和使用想法,先有功能目的跟需求,才去創造出眼前這些東西。只要思考脈絡夠清楚,它自然會長出應有的樣子。」


生活本是慢慢增加、慢慢淘汰的過程,而裝修的意義,亦從來不僅是在空間挹注美感,描繪一片亮麗風景而已。想讓人住得久、住得好,必須揉合更多對人、對時間,以及生活層面的深度體察,才能創造出可以持續發展的完好骨幹。


黃國珍的家宅,經過敘研團隊的細膩思量與縝密編排,表現了簡緻純粹,毫無一絲過度裝飾的樣態。場域恰如其分地以最貼近一家四口豐碩日常的架構,與之共生共長,相互融合成體現居住者多重面向的精神所在。那興許就是他們內心最崇慕的自由烏托邦吧。而我們也更加期待這個家,持續生長成溫潤美好的幸福光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