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專訪 ]在平淡中創造精彩!與長禾設計聊從隱性的室內跨足自地自建的建築規劃,由內到外的空間美學及實踐

 
 
左至右:曾麗貞、洪翠徽、張靜宜、張進財、周鈺尚
 

他們真的很低調。

跟長禾設計的合作超過十年。他們像是室內設計界一股神秘的靜謐力量,在這個自我宣傳盛行的時代,長禾設計卻始終如一,選擇讓作品代為發聲。他們執行過不計其數的獨特案例,從中國的大型廠辦、商業空間,到各種自地自建案、私人住宅,每一次的合作總令人充滿期待與驚喜。這不只因案例本身的特別度,更是他們的思路與對工藝的堅持,使這樣的純粹顯得格外突出。
 
 
 
 
不止如此,他們的組織同樣充滿創意與包容。團隊彼此間並沒有血緣關係,卻有著如家人般的溫暖與緊密,超越傳統老闆與員工的界限,更像是國外常見的扁平式工作文化;衝突的是,他們卻又是相當資深的公司。不同衝突的加乘,讓長禾設計在業界獨樹一幟,擁有自己出眾的生命力與魅力。

今回我們就在充盈鬱綠公園景致的長禾設計辦公室,與曾麗貞、張進財兩位總監和團隊成員,一起聊這些年來由各種經歷積累而成,堅定踏實的設計見解,還有執行自地自建案的思維分享。

 
 
 
 
 
 
(以下內容以 曾姐 代稱曾麗貞,Tsai 代稱張進財)
 
 

在平淡中見精彩



Q:你們每個案子都各具特色,類別也很廣,從 Sketchers 廠辦、SIGMA showroom、Happy Hair、千巧谷,以及其他商空和自地自建住宅項目。你們是如何吸引到這麼多元的客戶族群?通常需要具備哪些經歷和能力?



曾姐: 我們的案件多元化很大程度上與業主有關。除了少數獨立的商業空間案,我們許多案子都是從設計業主的住家開始的,隨後才衍生出這些商業空間。一開始業主往往很低調,做住宅時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經營什麼的。所以你才會覺得案件類型看起來這麼多元,差異性很大。

 
 
 
Sketchers 廠辦
 
 
Sketchers 廠辦
 
 
SIGMA Showroom
 
 
自地自建私宅
 

Tsai: 我們樂在工作,話不多,也不過於商業化,面對案子都抱持用心的態度,不逾越界限 —— 這會讓業主感到隱私性很高,同時也能增加互信,最終才會形成像朋友一樣的關係。經由觀察,在平淡的生活裡創造很多的精彩。

 
 
 
 

Q:提到平淡的生活,你們公司很重視「吃」,那麼「吃」這件事會不會影響到設計?





吃的場景也是最佳的設計實驗室




Tsai: 吃是一種簡單口慾的滿足,建立在友愛分享的概念基礎下。而設計已經成為我們的慣性。所以用餐的過程,已不僅是吃的動作,更是在其中感受各類空間、不同時間和人文的演化

用餐的消費型態、客層劃分、桌數循環度、滿桌數、合宜動線作業人數、盈虧評估,都是平常觀察的特點。大至飯店餐廳,小至街頭小吃,各有他們獨特的成功要素與未竟之功的因素。通過餐飲,我們在愉快聊天的同時,也分享對食物、擺盤和特色的見解與成功率分析。這些見解會隨著時間的印證,最終形成我們的看法與結論。

 
 
 
 

曾姐: 我去吃飯有時候會趁機教育他們,尺寸怎麼拿捏、空間使用的感覺、動線安排是否合宜,探討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 ...... 這個都是之前餐廳業主教育我們的 know-how。


Tsai: 你的思考必須非常細緻,因為許多餐廳經營面的相關成本,都會從這些空間細節延伸出來。有一次我和業主去看一間四層樓的獨立餐廳,他們整棟樓開著冷氣,員工數量又多。結果發現因為餐廳太大,不容易看到人,有員工躲在包廂裡面睡覺,形成管理死角。所以我們在外用餐的過程,就會一直培養這類的敏銳度,避免因設計不良造成業主額外的營運成本。

 
 
 
 

Jamie: 你們現在還會做餐廳設計嗎?


曾姐: 以前有做比較大型的餐廳案件,但現在少做了。商業空間雖然比較有挑戰性,但是不是我們現階段想做的事,所以後來比較少接。現階段做比較多的,就是較有「時間感」和「長遠性」的自地自建案

 
 
 
 
 
 
 
與懂吃的長禾團隊各種餐飲體驗
 

注重長遠性,由內而外的整體設計



Q:你們的執業生涯中,有沒有某個轉折點特別影響你日後的設計觀念和做事態度?



Tsai: 早期獨立餐廳的設計過程中,我們開始接觸到建築外觀的構圖,從本來只是隱性的室內裝飾設計,轉變為外在環境與街廓藝術,接受每一位路過者的講評,承擔城市地貌的責任 —— 這不僅提升店家品牌的認同與曝光度,也是我們對設計專業的自我期許與追求。

我們從中體會到,外在建築量體的主導性,得以把室內設計的展演最佳化。包含開窗比例影響的對外視野,挑高樓層的空間複合應用,還有隨性任意的機能運用(如室內風雨球場)。而一次性到位的統合設計與預算掌控,能減少修改,避免重覆作業。這件事情影響我們日後在自地建築規劃,由內到外的整體設計觀點。

 
 
 
當建築物同時亦為街區藝術,作為設計師,我們有一定要做好的責任心跟壓力
 


建築是公開在眾人眼前,影響我們的視覺和意識。漂亮的建築是種正面的美學,但設計不佳則可能帶來負面觀感。因此建築既是美好的存在,也是危險藝術般的存在。


 
 
 
 

Q:你們通常如何與客戶溝通,確保成果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期望?



Tsai: 傾聽是設計的先決觸角。我們會詳細了解並溝通業主需求,鼓勵他們主動搜集喜好,誘發自我意識與對未來的期許。在規劃初期,我們透過圖面講解、規劃案例分享,和類似圖資的協助,從而分析業主實際需求與各種客觀因素,接著再進入設計的落實。期間隨時保持良好的互動與討論,視現況彈性調整,來達到專業設計的深化到位與堅持。

曾姐: 我們不會把自己侷限在固定思維。我常跟同事講,業主花很高的預算讓我們執行一個案子,我們應該好好享受這個過程,珍惜他們投入的資源,全力以赴完成每個設計。

 
 
 
 


有時候我們不是在說服客戶,而是讓他們「認同」;那這份認同就來自態度和專業能力


 
 
 
 
 
 

沒有固定思維,每個案件都是客製化



Q:通常自地自建的客戶怎麼認識你們?



曾姐: 自地自建的業主滿有趣的一點就是,很多人都喜歡去按門鈴,問屋主這是誰設計的;我們業主也都會告訴他們是我們設計的。還有屋主會在附近散步,四處觀看建築,後來找到我們時,才發現原來自己喜歡的房子都是我們的作品。



Q:你認為自地自建的挑戰性在哪?



曾姐: 自地自建是一個耗時間且耗腦力的過程,我們自認做這些東西不是以賺錢為主,而是在賺成就感。由於我們都是量身訂做,每個案子都有其獨特性和特殊需求,各有不同的挑戰。

業主都是我們的貴人,我們跟著他們的腳步持續前進。像有一位業主從一間小麵包店開始,後來發展成觀光工廠,現在正在建設廠辦和牧場,要開始自己養牛,業務不斷擴張。即使我們僅負責設計,其他部分有專業人員處理,但也需要學習和了解這方面的資訊。所以業主積極進取的態度也激勵著我們,讓我們在設計工作中不斷進步


Tsai: 挑戰都是透過設計來克服。我們在中南部有一棟基地約100多坪的住宅,但入口只有 6 米寬,門口旁還有一個鐵皮屋,我們必須設法在設計中把它區隔化,使這棟房屋自成天地,就像現代桃花源一樣,讓人忘卻外界的雜亂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請分享你認為特別有代表性的自地自建案例?



Tsai: 有個在彰化的街屋自建案,這是一個集合商店與私宅的獨立建築,我們在此既融入街廓建築的公開性,也保留住宅空間的隱密性。

另外還有融入「現代祖厝」概念設計的自地自建案:屋主在 230 坪的基地,只蓋一層 100 坪的平房。這大大顛覆了許多人的想法,大家普遍以為這塊基地要蓋「好幾戶」,但實際上只有「一戶」。我們除了承接世代傳承的設計責任外,也看到企業家面對時空異動,關於增值的論述與觀點。他們當年買地至今,開始自地自建,再傳承給後代子孫,於是我們設計這棟建築,必須要考慮到保持設計感,不退流行且實用。

業主的觀念更是已經跳脫室內設計的範疇,延伸到建築、景觀及整個周邊環境。不同於一般人種大樹,他們請我們指定樹種並種植小樹,讓小樹在這塊土地長大。全局的觀念,正是自地自建的一部分,啟發我們對設計,對時代,對自我,都有更積極的態度

 
 
 
彰化街屋自建案,集合商店與居宅功能的獨立建築
 
 
 

Q:如果業主的預算有限,有哪些東西是你們認為一定要有的?



曾姐: 我很在意陽光跟空氣的對流。我會仔細觀察建築物的面向,如何開窗,以利讓空氣和陽光充分進入。滿多業主回饋住進去後的光影和對流感受是好的,而且早上、中午和晚上的光影感受度完全不一樣。剩餘的部分還是客製化為主。


設計師有時候不是只有做設計,還要會察言觀色,設想怎麼溝通。你不能只是單方面一直講自己的設計理想,忽略業主的預算和需求,這樣是不實際的。我有時候會直接問業主的預算考量,才有辦法完成更貼合業主需求的設計,也能建立更好的信任關係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Tsai: 我們會建議客人把錢花在刀口上,哪些基礎設施要先完整,哪些東西是可以階段性實作,先不加進去,後面再用佈置的方式來補充。此外樹種、線條都會影響空間的視覺效果,因此也會自己去田尾找想要的樹型,建議植栽園藝。


設計不要被時代框架所束縛,要具備長遠性。我們會在設計中留白,調整開窗比例,合理化空間層高,藉由設計影響四季的感受。這麼一來儘管建築框架不變,內部的感受仍會截然不同。其他的軟件就是裝置藝術,可以隨居住者喜好更換。
 
 
 
 
 
 

Q:自地自建項目規模大、耗時長。近年來缺工缺料的問題是否有影響到你們,又是如何因應呢?



曾姐: 我們常面臨的問題是,工班可能在忙其他項目,要等到某個時期才能來我們這裡。所以會先與所有工班聯繫,確定之後再告知業主工期,盡量避免太大的誤差。現在的消費者都會從媒體了解缺工缺料的情況,內心已經有底,時間幾乎是可以接受的。


Tsai: 這個問題勢必會改變我們將來的設計習慣和模式。比如早期的室內設計以裝飾主義為主,講究豪華的裝潢;而現在,則轉變為以建築為主,強調空間整體的比例架構,搭配軟件配置,回歸到很原生態的樣貌。所以設計會因應時代與時俱進,適應新的環境趨勢

 
 
 
 

Q:最後,因為你們公司的組合和工作氛圍很特別,我也想聽一下資深同事的想法。是什麼讓你們持續待在長禾呢?



周鈺尚: 因為我本身是比較偏好建築方面,剛好公司有這方面的案源能讓我接觸,加上我們比較傾向不是重裝修,而是利用外面的園藝造景和自然元素,帶入室內空間,也是我個人嚮往的氛圍,所以我非常喜歡。

 
 
 
設計師:周鈺尚(左)、張靜宜(右)
 

張靜宜: 曾姐和Tsai從不藏私,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。還記得第一次進公司的時候,看到曾姐跪在地上擦地板,這給我很大的衝擊,你應該不會看到有公司的總監做這樣的事情,當下印象深刻到現在。你們剛才一進來就說「你們公司好乾淨」,那是因為我們每週都會大掃除,始終如一。

 
 
 
 

關於長禾設計 LT DESIGN

「長」於設計專業,「禾」之稻穗飽滿後低垂——我們以謙遜的態度面對每一個洽詢設計委託案,用心提供適宜的建議、規劃方案及後續執行發展。
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Jamie Lo、ChichiL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