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mie 專欄 #083|那些時間養成的收藏,擺放的是人生

 

空間/ 好室設計

 
 
我們常因為不同的空間案,遇到一些很有趣的收藏家。日前拍攝一個詞曲製作人的私人空間,就是場印象極為深刻,我助理也深受啟發和感動的難得經驗。

 
 

空間/ Mei 建築

 
 

作為音樂人,屋主收藏了許多黑膠唱片,其中大多是具備時代意義跟稀有性的黑膠。我問他說:「那你收藏都怎麼來的,為什麼品項都很好呢?」他提到除了上網像是在 Amazon、ebay 上標,有一種最特別的,是有些老收藏家,可能年紀已經很大了,就會想把東西賣出去。


原因是人類的耳朵可以聽到的頻率其實有個限度,年齡太大或太小,有些音頻是聽不到的,所以當那些老收藏家到了一定年紀,聽力漸漸衰退,對細微的聲音變化沒那麼有感覺,留著也沒用,遂而把收藏分享或賣給同好。通常這一類的東西品項就會超級好,是很有紀念價值的東西。還有的是,可能某些老房子要拆除,朋友聽說裡面好像有很多老唱片,就會問他要不要去看看。雖然好東西可能不多,但能挖到一兩片寶物心情也是非常爽快!

 
 

空間/ Mei 建築

 
 

空間/ Mei 建築

 
 

他曾經買過一張碟片,打開之後裡面貼一張便條紙,上面大致寫著「這張唱片是我的爺爺給我的,希望你也可以好好收藏它。」收件人看到這段話,內心必然是感動不已。屋主就笑說等哪天他再轉出給下一個藏家時,他會再多加一張便條紙上去。


這種把人們對物品的依戀和時代的象徵傳承出去的感覺很特別,就我看來,他們宛如把自己定義為中間保管者,可能有一天東西太多了,年紀大了,就再轉手給其他也喜歡的人。而不會像以前的帝王,過世了之後也要把東西一起帶進去。

 
 

空間/ Mei 建築

 
 

我滿欣賞有收藏,特別喜歡一樣東西的人,通常這類的人性格明確而具體,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也願意投入時間和金錢。儘管一切可能只是從一個微小的喜歡點開始,多年過去,最後累積成豐富的人生閱歷。


梳理過去那些讓我感動及銘心的藏家空間和故事,大多有幾個特點:


第一是有一定長度的時間軸,如果一個禮拜內大撒錢去買一堆價格昂貴的公仔,那我肯定也沒什麼感覺。但如果這個東西是自己花了10年的時間,走遍不同地方去收集,即使東西本身不是太值錢,看了內心也是會充滿感動。

 
 

空間/ 鉅程設計

 
 

第二點是收藏者是否了解這件東西。我會看他們分享時的眼睛有沒有發光,職人也好,收藏家也罷,他們樂於分享的開心狀態,你會發覺那個眼神是渾然不同的。炫耀跟眼睛發光是兩回事,我們光看這些人帶著愛在描述他畢生的藏物,對我而言已是難能可貴的沈浸式體驗。

 
 

空間/ Mei 建築

 
 

第三點更是我個人看法,我覺得收藏是要融入生活中的,當然每個人觀點不同,不過我很喜歡主人把自己的收藏就放在生活的空間裡,而不是永不拆封,單純藏在櫃子裡不能碰。有回去到一個收藏軟膠公仔的屋主家,他就把他的公仔變成家裡的一部分,一進去我就可以感受到他對某樣東西的執著與熱情。

 
 

空間/ 鉅程設計

 
 

空間/ 鉅程設計

 
 

我有個設計師朋友,因為經手的案子多元,他非常喜歡收藏家具,甚至後來家裡放不下,東西多到要租倉庫,而他也會大方分享,借放在朋友家給他們使用。這真的很酷!有句話說,我們跟有些名人生長在不同世代,但我們可以透過他的作品去認識他,就像是儘管我們沒有生長在包浩斯時期,仍然能透過那時候的作品去瞭解當代的設計背景和發展脈絡,完全是一件很美的事情。

 
 

空間/ 好室設計

空間/ 好室設計

 
 

收藏的意義對我來說,除了物件本身的價值,更涵括了當時發生的回憶。我自己有收集一些相機,這些機子可能並不是經典名機,不過它們通常都會涵蓋一點時空意義,也許是旅行、也許是一家很有味道的老店,都有可能。每當我看到東西,就會想起那時候的人事物。也因此除非是工作用、必須與時俱進的工具機,其實我很少在賣私藏的相機,幾乎只進不出,那對我來說是時間養成的物件,格外別具意義。


你呢?觀看這篇專欄的大家又有什麼有趣的收藏故事嗎?



 
 

空間/ 敘研設計
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
 
 

SPEAKOUTJamie Locolumn, jamie, minds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