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mie 專欄 #047|攝影留白之道:「當畫面適度留白,我們能更專注在設計者想傳達的原始概念」

 

空間/ 敘研設計

 
 

畫面若置入太多重點,往往容易變成沒有重點,因此不只空間設計需要留白,在從事空間和商品拍攝時,常常也得融入「留白」的思維,就訊息內容進行取捨。身為攝影師,我們終日在「滿」與「空」之間尋找最佳平衡,空有空的做法,滿也有滿的表現方式,兩種都可以傳遞攝影師的藝術視角,全然端看個人如何演繹。只是不是每個人都很會經營空的畫面,也並非人人都擅長處理畫面堆疊很多的視覺,所以這一回,我們就來聊聊我自己對於攝影上的留白觀點。

 
 

空間/ 和和設計

 
 

開始之前想先問一下,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:話不多,也不太會講太多理論道理,卻屢屢能在事件的關鍵時刻點出重點;抑或是不開口則已,一開口就戳中眾人笑點呢?


話不用多說,真正受用、簡單的幾句話其實就夠了,而這樣的人在對話中,也是具備了留白的藝術。世界萬物道理相通,人與人相處既是如此,空間亦然。為什麼有些照片裡頭的佈置物和傢俱並不多,但就會讓人投射喜歡的感覺,這些都是同樣的邏輯。

 
 

空間/ 蟲點子創意設計

 
 

空間/ 鉅程設計

 
 
 
 

畫面中所謂的「空」,實則是進行斷捨離,把不必要的東西丟掉後留下的生活物件,因此是被用心經營的結果,並非未完成。相對的,物件塞很滿的空間,如果是特意經營,譬如製造叢林般的茂密蓊鬱,高低錯落的植物場景氛圍,那樣的滿便會帶來豐富的感受。然而若是東西放的到處都是,不是調整過的因素造成的狀態,就會讓人感到雜亂。


而觀者看得出這之間的差異嗎?他們絕對感受得到。


上述兩個例子雖然比較極致,可能一個是1,一個是100,不過我們經營畫面時,1-100 之中還有很多位置是可以被玩味和討論的。攝影師這個角色,要把工作做好,無論空或滿的領域都必須涉獵且略懂。我們先了解什麼是很滿,再來思考什麼是很空,接著轉用自己的見解,把想要的畫面呈現出來。

 
 

空間/ 寬玠設計

 
 

空間/ 共生制作

 
 

空相較於滿的境界,我覺得是更難的,就像一個人學習在安靜中與自我獨處,這個靈魂層次相對我而言更高,也是自己年輕時較難做到的狀態。但隨著生活經驗變多,年齡一點一滴增長,心境移轉,就會逐漸開始捨去一些不必要的東西,追尋空的境界。

 
 

空間/ 敘研設計

空間/ 理絲設計

 
 

空間/ ST Design Studio

 
 

在經營這類的畫面時,可以反觀自己內心,試著去想像這個設計師和屋主想呈現的東西,再來構思畫面。譬如一個書架前,有個窗臺、一張單椅,在畫面裡這三個符號元素其實就滿夠了,(延伸閱讀:找出畫面裡的生活符號,用「純粹」和「真實」打動人心),每件單品都有其象徵的意涵,像書架有本書,提供人知識和悠閒時光,窗景可以把視野往外拓展,單椅則有著舒適的感受,將這些東西想傳達的深層意義連結起來,在畫面裡簡單帶到,就能給觀者深刻的感悟。


若屋主已經入住的話,第一個步驟勢必是先讓環境回歸原點,也就是該收的東西先收起來。回歸原點後,就去感受空間想傳達的意義,並將這份意涵放大和拍攝出來。

 
 

空間/ 覺知造所

 
 

我們不用把每件事情都講得太滿,真正的完成度,不是自己做到自己的100%給他人,就會是 100%。每個人需求喜好不同,永遠不會有個完美,留一點空間給對方,經過他自己的使用規劃,讓時間醞釀直到變成 100% 時,那才是真正完美的狀態。


生活中很多例子更是如此。許多電影劇終時,會讓人感覺說完了,卻又好像有留下伏筆,因為他就是沒有做到完全滿的地步。如果電影結尾所有故事都說完了,那是不是略顯無聊呢?

 
 

空間/ 工一設計

 
 

攝影畫面的留白,宛如留一點伏筆,觀看者因個人的生活體驗去填滿各種想像,才會有個耐人尋味的地方,亦是所謂留空的藝術。空間像一個容器,容器本身的用途,即是去承載任何的回憶與生命的深度,當這個東西留白,反而可以讓我們更專注在設計者和攝影者原始想傳達的概念上面。

 
 

空間/ 合風蒼飛設計× 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

 
 

空間/ 天沐設計

空間/ 円空間

 
 

空間/ 湜湜設計
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