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mie 專欄 #019|光影的影響力比你想像的還大!用「光」為空間量身打造迷人的故事意境

 

產品/ SEEDDESIGN 喜的燈飾

 
 

我們時常被問到:「攝影師,今天陰天要不要取消?」但其實不是每一個空間都需要那麼強烈的光線,空間本身就有不同的情緒,艷陽高照、很銳利的光並不一定套用在每個地方(延伸閱讀: 「拍攝時,你需要很大的陽光嗎?」)。當光影很強時,從最黑到最白只有幾層而已,但若是陰天在拍,你會覺得顯現出來的漸層變化更細膩,也饒富情緒。像丹麥、英國因為常年有雨,陰天的灰階較多,視覺看起來就會多一層陰柔的感受

 
 
空間/ 文域設計

空間/ 文域設計

 
 

空間/ 向度設計

 
 

那什麼時候會需要如此強烈的光線呢?


假設空間做很多跟光相關的格柵,或是百頁窗,需要光打進來是斜斜的效果,這時強烈的太陽就會有其存在意義。若窗戶本身就是一片,窗簾也是一整片的話,光線的狀態其實並不會有太大影響。反而強烈的光線,有時會讓人覺得室內室外對比太強,呈現起來會很辛苦。

 
 
空間/ 上上設計(photo by Hey!Cheese Team KD)

空間/ 上上設計(photo by Hey!Cheese Team KD)

空間/ 長禾設計

空間/ 長禾設計

 
 

同一個空間,其實光線控制不一樣,它就是兩種不同的氣氛,甚至現場佈置物帶不夠,物件不是你喜歡的東西,都可以運用光線去削弱物體本身的存在感。最常見的例子像有些人本身沒有太漂亮,如果光打超美的,照片看起來就會很有感覺;但一個超正的model,光線從他臉的下方往上打,拍出來的成果也可以很嚇人。所以光線的影響力其實很大,我們可以在現場試圖用光去調節各種情況。

 
 
空間/ 工ㄧ設計

空間/ 工ㄧ設計

 
 
空間/ 鉅程設計

空間/ 鉅程設計

 
 

構成畫面的三種光:自然光、人工光、混合光


我不知道其他攝影師怎麼控制光線,就我自己而言,可以劃分成三種情況:分別是自然光、人工光,還有混光。


自然光可以控制的變數,就是窗簾和開關門,強烈建議大家試試看拉不同的窗簾,以及透過門片開闔來調節光線。有時你拉一個布簾或只拉一半,就會產生不同感覺,所以盡量去測試自然光的變化。

 
 
空間/ 向度設計

空間/ 向度設計

空間/ 二三設計(photo by Hey!Cheese Team KD)

空間/ 二三設計(photo by Hey!Cheese Team KD)

 
 

② 人工光就是除了自然光之外的人造照明,只要空間不是那種一鍵全開全按的迴路,都有機會藉由條狀燈,以及其他的人工照明來進行調整

 
 
JamieYelo-column018-1014-16.jpg

空間/ 二三設計

 
 
空間/ 湜湜設計

空間/ 湜湜設計

 
 

③ 第三種的話就是「混光」。我們蠻喜歡用混光的,通常混光會有一個基底,基底就是自然光,然後去混局部的東西。譬如自然光混吊燈,自然光混條狀的燈、混地燈,就是一個混合的概念。


既然是混合,就會有所謂的比例問題,形同有些拿鐵好喝,有些難喝,關鍵就在於比例拿捏。而空間的呈現,即是兩種光元素比例調和的產物。由於每日天氣、每一家燈具的瓦數都不同,落光的途徑也不一樣,所以這沒有一個固定公式,但有一個小訣竅:拍照的基調以自然光為主,接著嘗試開一些較為點綴性的光源。它的點綴性不要是全面的,像間接照明就不用,需要開的點綴光源,有吊燈、立燈、壁燈、條燈等等,尤其是吊、立、壁燈這些光,本身就都是國外空間常用的東西。

 
 
空間/ 大雄設計

空間/ 大雄設計

 
 
空間/ 理絲設計

空間/ 理絲設計

空間/ 遠域生活

空間/ 遠域生活

 
 

當然從創作者的立場,不可能無限嘗試各種組合,一定組合不完。所以你心中還是要有一份基準,而這份基準,完全取決於看的東西夠不夠多,連帶有能力提供理想的畫面給客戶挑選。

 
 
空間/ 懷特設計

空間/ 懷特設計

 
 

解題最佳公式 = 現場觀察 x 溝通


通常我們ㄧ到現場不會馬上開始架相機拍照,而是先到處走走看看,有時我也會把燈全都關掉,然後繼續逛,讓眼睛習慣在這樣的光線下,因為攝影跟光線有非常明顯的關係,觀察完環境光跟細節,再跟設計師溝通。

 
 
空間/ 巢空間設計

空間/ 巢空間設計

 
 

假使設計師喜歡自然光,那我們就以自然光拍攝為主,但還是要讓他知道自然光的極限,做得到的話,我們可以怎麼做,如果做不到的話,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有哪些,我們把色溫調接近一點,等於說雙方一起達到共識,有基本理解後再執行拍攝,這樣也能避免客戶感到奇怪或不能接受。不過也一定會有現場採光完全不行的情況,這時你便必須很認真去把空間的幾何結構、大小、顏色進行配對,也是可以解題。解題沒有一定的方法,用心觀察發生在裡面的各個元素就對了

 
 
空間/ 北鷗設計

空間/ 北鷗設計

 
 
空間/ 硬是設計

空間/ 硬是設計

 
 
空間/ 因沃創作

空間/ 因沃創作

空間/ 王韡儒建築師事務所

空間/ 王韡儒建築師事務所

 
 
空間/ 新澄設計

空間/ 新澄設計
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
 
 

SPEAKOUTJamie Locolumn, jamie, tod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