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科書上找不到的範本!由里設計台中辦公室在一片白色之中顯露瘋狂而叛逆的性格,重新定義工作空間的形式與感知

 
 
 

走進來,你不會立刻知道該怎麼定義這裡。但你會記得它。

初次望向由里設計的台中辦公室,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極其安靜的場域。潔白、乾淨、清晰的性格,彷彿隱身於語言之外,幾乎什麼都沒有。然而真正踏入其中,那份「什麼都沒有」便開始瓦解,取而代之是一種精密安排過的感官調度。你會發現,這間辦公室幾乎像在挑釁「工作空間」的既有觀念,形同一場從邏輯到感知都不願妥協的空間試驗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場域的主軸是白,但這個白從不單一,藉由不同面向各自演繹,在不同材質之間產生厚度。鏡面不銹鋼的冰冷反光、粉光牆的柔霧感、玻璃與壓克力的半透邊界交錯其中,使白色不再只是靜止的背景,而是流動的感知主體。再加上自然光與人工光的色溫交錯,讓這個白變得有層次、有速度,甚至有情緒。

條燈與點狀光源如同刻意設置的頓點,引導觀看者的視線與感知。切割面與轉折處的折射與消影,加上色溫交錯,整體空間像被抽離時間的載體,呈現時空錯置的未來場景。當身體隨之移動,我們便進入某種心理過渡狀態,彷彿踏入緩慢轉化中的秩序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空間動線並不刻意追求全然開放,也不依循常見的封閉式格局,​它更像是內部段落的轉場。

不同功能區彷如舞台之間的斷點,場景彼此銜接,卻保持一定的張力與留白。你無法在任何一處「看見全貌」,因為整體空間彷彿不預設「全貌」這件事,正因如此,個別區域都成為一種被預埋的伏筆,建構成一段段經過精密策劃、帶有意識的調度體驗。也使空間從辦公功能,跳到一個更個人、更實驗性的維度。

 
 
 
 

推敲這樣的辦公室背後的設計原意,並不是要作為「理想工作場域」的模板。從鏡面延展的深度、比例被刻意拉長的曲面桌,從意圖模糊功能邊界的家具配置,到那些看似童趣的雕塑品存在,​這裡就如同一場立體的設計聲明 — 設計是為了激發人們對空間的感受方式。即使我們身處最制式的辦公空間,也能重新定義它的樣貌、功能與態度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LIVINGChichiLworkspa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