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以光為引,機能為軸」伴境空間設計透過傾斜的流動感做為家的開端,繪製複層居宅的新維度

 
 
 


Nos yeux sont faits pour voir les formes sous la lumière. Les formes primaires sont les belles formes parce qu'elles se lisent clairement. 一 Le Corbusier

 
 

在柯比意觀點中,建築是一場光影與視覺的遊戲,而家的設計,則是形與光對話的藝術。光線穿透空間,在牆面與地板上留下律動痕跡,彷彿時間的指針,悄然劃過每一寸角落。形態的轉折與光線的交匯,不僅定義了空間的輪廓,更勾勒出居住者的生活軌跡,讓家成為承載記憶與情感的容器。

這座由伴境空間設計規劃的雙層住宅,設計師以光為媒介,機能為核心,建構出公私分明,且具融合互動的空間。樓層之間的界限透過光線的引導而模糊,創造出一個自由而開放的居住環境。

 
 
 
 
 
 

入門之境:傾斜的流動,對話的場域


考量業主生活習慣,設計團隊精準引導動線,為高實用性的生活提供了清晰的「社交」與「私密」界線,並權衡長遠規劃,使屋主在老年時期更易於上下層活動,也相對安全。上層開放為接待與社交的公共空間,下層為私密的家庭生活空間。每個空間都設定有特定角度的窗戶,利用自然光來強調空間的獨特性並營造舒適居住氛圍。

 
 
 
 

擺脫傳統開放式空間規劃,中島、餐桌、客廳以細膩的角度相互呼應,串聯成一幅動態的韻律。視覺焦點隨著光與材質的變化自然延展,彷彿空間在呼吸。刻意傾斜45度的廚房中島,不僅是烹飪備餐的功能區,更成為家庭交流的核心。使無論是剛踏入家門,還是從客廳走向餐桌,人們的視線與腳步都自然地聚焦於這個溫暖的核心。

當陽光從大面積的落地窗灑入,在斜角的中島上形成層次豐富的視覺變化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明暗在空間中流淌,宛如為家注入了無聲的節奏與生命力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層次的延伸:樓梯,串連空間的雕塑


當視線沿著空間軸線移動,樓梯逐漸成為視野的焦點。它不僅是連接上下層的通道,更是一件融入空間的雕塑藝術。踏上第一階,木質與地毯的溫潤觸感帶來暖心的迎接。步伐繼續下移,空間語彙悄然轉變,木材的溫暖讓位於金屬烤漆的冷冽與現代感。

 
 
 
 
 
 

在扇形的轉折處,大片落地窗引入的自然光在金屬表面跳躍,折射出漫游的線條,讓梯間成為視覺焦點。接著,回歸木質與地毯的懷抱。這也是設計團隊為清晨準備的溫柔 —— 為了避免屋主早晨踏階時的冰冷感,木質與地毯的鋪設讓每一步都像踩在柔軟的時光裡,為晨起的步伐增添一絲暖意。樓梯的材質與結構變化,同時成為家中貓咪的遊樂場,為屋主和寵物共創的溫馨角落增添了更多歡樂。
 
 
 
 
由樓梯結構延伸的吊燈成為空間另一道美景,為室內增添藝術氣息。

 
 
空間情緒:機能、藝術與可持續設計的融合


材質選擇決定空間的情緒。伴境空間設計並未使用過度華麗的設計語彙,而是在溫暖與理性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。溫潤木質鋪陳於地板與家具上,使觸感溫和而親密,俐落率性的金屬元素則點綴於細節,賦予空間更多的層次感與動態美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融入可移動性的概念,許多家具與收納系統都被設置成模組化,能夠隨居住者的需求靈活調整。例如,女兒房的床架、書桌與收納櫃,不僅美觀實用,更可以在未來搬遷時整組帶走,延長家具生命週期,也呼應現代環保與永續設計的理念。

 
 
 
 
 
 

更衣室巧妙運用紅銅材質作為收納櫃門,與暖白色的牆面形成低調而優雅的對比,讓空間散發著不張揚的奢華感,滿足功能性需求,也讓整體視覺增加藝術力度。

 
 
 
 

在這裡,住宅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,更是承載記憶、情感與時間的場所。它隨著居住者的生活軌跡共同成長,成為能夠回應當下需求、並為未來預留可能性的有機體。正如柯比意所言,建築是光影與形式的遊戲,而這座家,則是這場遊戲中最動人的篇章。它讓生活在此的人們,能夠在光與影的交織中,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LIVINGLinhome, cov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