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打磨悠遠時光中的經典」專訪寬玠設計總監陸威年:深層探尋獨特的個人印記和氣息,塑造真實且綻放生命力的靈魂場域

 

寬玠設計總監/ 陸威年

 
 

「真實」與「時間」是當代最珍貴的事物,然而,它們卻往往容易被操作和包裝。對我來說,寬玠設計的價值,即在於他對「真實」與「內斂經典」的執著與深刻洞察。


有些設計師活躍於主流媒體,有些則選擇低調地展現實力,陸威年總監則融合了這兩種特質,風格難以被簡單定義。這些年來,我們明顯感受到他將「量身訂做」這件事,昇華為一門藝術。這種設計手法有點像義大利的經典品牌,儘管每件作品獨一無二,它們之間仍共享某種微妙的連結 —— 不論是材質的選擇、色調運用,還是藝術價值的挹注,每一道細節皆深刻體現著寬玠設計的核心理念。

我們見證了他如何將藝術與業主的個性融入空間,賦予空間生命與靈魂,也正因為他對藝術的深刻掌握,不僅為台灣設計界帶來獨到視野,這些完工的空間,更成為屋主珍藏的立體藝術品。

 
 
 
 
(以下內文以 W 代稱陸威年 / William Lu;J 代稱 Jamie)
 
 
從真誠溝通中洞見發展脈絡



Q:你們服務的客戶層級相當獨特,每個業主都有自己的特點。你如何捕捉他們的特質與興趣愛好,把這些東西內化在空間?




你要有同理心


W: 設計師如何在在業主的期待中,創造他們想要的等比價值,並讓他們感到滿足,是我們很重要的工作。輕鬆的溝通過程最容易讓人把想講的事情說出來。我常會以親切輕鬆的聊天方式來了解業主,融合大家彼此間的關聯,使雙方關係從合作變成朋友般的互動,自然而然他們會較為願意分享更深層的想法。

同時我也會鼓勵業主提出任何想法,即使是很特別的念頭,都可能讓我們突破既有,做出更棒的作品。只要把需求跟我講,我會快速捕捉他提到的重點,理解他們的期望與需求,梳理出接下來規劃的方向。

當業主看見你很細膩地為他著想,感受到你的真誠與專業,自然會願意把權限交放給你

 
 
 
 

J: 你的細膩度體現在你說的這些觀察上。雙方真誠的溝通,讓需求被充分理解,之後的事情就交由設計師處理。


W: 真誠是最重要的。當客戶有這個預算,他們通常會想多找幾家設計公司比較。所以除了專業技術,還要保持競爭力,如何建立客戶的信任即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。我們正向且真誠與人互動,對方必然會感受到,卸下心防,相對也會非常尊重。我本身就是這樣的人,因此很多客戶覺得我好溝通,容易親近,致使被吸引進來的客戶,亦大多是這類屬性的客群。

 
 
 
 

Q:從以前拍你第一個案子到現在,相信心境多少有些轉變。現在你想經營什麼樣的空間給業主?



W: 我會透過自己的視角,去觀察業主的品味、個性、生活習慣與態度,從這個部分切入,做出屬於很個人,具備他的氣質、喜好、氣味的空間,一切都是關乎於他們的故事。人們進來室內,會呼吸到這樣的香氣,感受深層的獨特性,於是就會與市場上的設計截然不同。

我近期幾個作品都已在嘗試類似的切入點,請業主把喜好列出來,從中梳理屬於他的特質;透過這些特點,幫他找出類似的藝術品進行整體結合。那麼我們設計的硬裝、色彩藝術,全都包含在裡面,堆疊出的層次就不止於表象的東西,而是完全體現業主的空間,身在其中,就能感受到由內而外的一致性。



如果眼睛看到的事物能比別人深入,切入的觀點也更為獨特;邏輯一變,設計自然會隨之變化

 
 
 
 

J: 你似乎能比業主早好幾步,預見他們可能會有的需求?


W: 我們常在社群媒體看到各式各樣的作品。一開始感覺很新鮮,卻也逐漸發覺大家的同質性偏高,表面看起來都很像,相對難以分辨好壞。假使想要讓客戶願意選擇我們公司,必須看得更遠,探討比其他人更獨到、深入的價值

只看眼前的表象,永遠就是做表象。我不喜歡表象的東西。有些設計形式看起來很有設計感,但住了三、五年甚至十年後,換成另一套流行標準,可能就會覺得這些東西格格不入。一個空間經過10年、20年,在客戶好好愛惜保養的情況下,仍可展現它自己的味道,並融入生活的痕跡,才是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設計

 
 
 
 
 
 

讓經典在時間的遠行裡緩緩綻放




Q:什麼對你來說是奢華?你想為業主打造怎樣的奢華?



W: 這次去米蘭展,正好看到愛馬仕的展覽,展場運用了許多肌理,比如泥土乾裂的紋路、陶土堆疊後演變出來的顏色 ...... 全部都在深度傳達一個概念:世界上最奢侈的東西不是物件,而是時間

所有難做的東西,都是經時間累積而來的。就像愛馬仕的皮革製品,需要工匠長時間的手工製作,一針一線蘊含了時間的堆疊,到最後變成經典。這些東西不會因時間拉長了就不適合,反而愈顯價值,依然有它的風貌,讓後代看見當代留下的印記,這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奢華。

 
 
 
 


其實我不會用「奢華」形容我的作品,因為我蠻排斥做虛有其表的東西。奢華這2個字,我會把他認定為「如何創造一個跟時間有關係的設計,進而成為經典」


W: 我之前聽過 Antonio Citterio 在寒舍艾美的演講。演講中提到,過去大家把居家設計得像飯店,而飯店致力創造一個住家做不到的精緻奢貴。不過現在的高級飯店,像阿曼,開始轉向讓客人感受住家般的舒適氛圍。這些思維回到本質面的討論,但並不是隨便的放鬆,而是如何在舒適裡保持品味。這樣的環境營造,實際上比極致精緻的設計更具挑戰,你要做的很真實,然每個細節必須是精心細選,才能做到優雅自在又有品味

聽完他的演講,我感覺趨勢已經朝這個方向發展,恰好也符合我當前想跟時間呼應,創造有溫度的空間的心境。當然現在可能還在過渡期,不見得可以馬上完全轉換,不過我自己的家已經開始以這樣的態度去操作。

 
 
 
 

Q:你心目中的經典是什麼樣子?



W: 我不做太多太流行的東西。從我的作品你會看到我很注重線條和比例,因為只要比例拿捏得當,即使經過多年,這些設計仍會很耐看。我很在意一個作品的時間拉遠到10年20年後還是好看的,這也是為什麼我對當代太過流行的部分不會那麼主動追求。



我們不要為了流行而創作,應該是利用現下流行的語言,透過經典的線條跟比例,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

 
 
 
 
 
 

W: 選材用色上,我用相對比較內斂的方式把最好的基底塑造出來,讓設計像老酒一樣越陳越醇厚。顏色多會體現在軟裝裡,因為這些東西是可以替換的。在令人穩定且安靜的環境氛圍,隨著業主喜好加入各種元素,注入屬於他們的生命力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Q:除了發展經典的設計,你如何在這之中嘗試實驗和突破?



W: 如果只是從形體上去做突破,老實說我能接受的範圍不多,因為我沒辦法接受表象上的突破。真正的突破,應該從設計過程的思維開始去思考,要有一個原因,一個讓我被感動的故事,一個畫面,促使我內心激發不一樣的想法,我才能去做改變。

譬如去年我們去京都,將近快20年後再次造訪,我的感受和當年完全不同。我以前對古老的建築和物件沒什麼感覺,但這次被這座城市的建築肌理、木頭的肌理,木器以及茶具紋理深深觸動。它們散發出深厚的歷史氣息,帶有一致的美感,這份美感剛好符合我當下的心境,使我開始懂得欣賞這類東西。

有天我站在一個看得到清水寺的地方,一道陽光灑落,光影自牆面上刷洗下來,整體氛圍讓我覺得好安靜,我知道那份感受就是我要的,當時就覺得新家就是要走這樣的風貌,讓我在裡面不再一直追求 modern 的事物,而是開始喜歡有手感的東西。

 
 
 
 

Q:你對自己家的輪廓似乎非常清晰,一下子就畫好動工。這是不是反映了你早就醞釀多時的設計想法?



W: 很多東西都是關於情感,這是無法用數字價值來衡量的,所以我對每個客戶都抱持同理心,當作自己家來設想。也因此真正規劃自己家的設計時,我已經很清楚自己要什麼,快速就能做決定。

我不想為了要用新的東西,創造一個新空間,反而是利用很單純的物件,架構深層內斂的環境。在我們家,我嘗試讓更多自然元素進到空間,像是把石頭塗料用在天花板,透過光線的反射看到一些自然的刷紋跟紋理;藉由更厚的木皮,讓木紋的肌理能夠顯現,也把京都柱子的寓意融入在電視牆設計。時下大家都在看新的產物,反而看見這樣的寧靜狀態會非常有感觸,因為它是有溫度,而不是冰冷的,就像到京都一樣,目見最原始的美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一天一天,以藝術觸動靈魂的微妙感知




Q:空間如果都是非常出色的單品,難免會互相搶戲。然而你的設計總能讓這些傢俱和藝術品和諧融合。你是如何進行搭配?



W: 電影一定有主角跟配角,一定有正跟負;有負才能表現正,所以必須要先設定出哪裡是正。接著,負是要襯托正的,所以你的負要有基礎的美感在,可是不能搶過正的風采。這麼一來我們進到空間,視線就會被正的主角吸引,其他元素便成最優雅、有氣質的配角,協調出想要表現的主題。

過程中也是不斷梳理,就像廚師在炒菜,如果把龍蝦、鮑魚、魚翅全丟在一起,這道菜並不是最好吃的。你會從這邊開始實驗,嘗試不同的搭配,慢慢的,一天、兩天、三天持續重複看,就會找出什麼是必要,去除多餘的部分,留下來就是我覺得最精彩的。



要如何設定正?取決於我的故事是什麼,什麼是我想要突出的主角。一旦主角確定了,其他元素就不過於強勢

 
 
 
 
 
 

Q:你挑選藝術品也是類似的思維嗎?



W: 藝術品有時是緣分。基本上有想法的話,可以跟藝廊洽詢,告訴他們你有個主題,看他們有沒有類似的作品。多數時候他們會推薦很多相關或接近的作品,再從中選出最適合的。

每一個空間在設計過程,我已經預先設定好,什麼東西要放在哪裡,未來行進到哪個區域會看到什麼。當業主理解並被設定的故事所吸引,也對作品產生認同後,他們會順理成章接受這些空間的層次配置與藝術品、軟裝的堆疊安排。譬如我有個案子一開始即設定韓國藝術家朴栖甫的作品,於是空間的整體氛圍也鎖定在同個基調裡,家具也用帶墨綠色的沙發。雖然最後沒能買到那幅畫,卻也在這次的當代博覽會,選到另一幅同樣適合的畫作。



Q:同時也是藏家的你,對於收藏藝術品有什麼看法?



W: 人生不是只有表象,很多是心靈上的滿足與快樂。藝術的價值遠不只是金錢數字,它是一個適合你的靈魂,也是可以軟化家中空間很重要的角色。我買藝術品,並沒有打算要賣,而是希望讓我的小孩平常開始對藝術有新的啟發,就像在義大利,他們的藝術是隨手可得。
 
 
 
 

W: 從買第一幅畫到現在,我買的都是適合我的,剛好也測試自己選藝術品的能力,都是我這個年紀累積的經驗,所以也不會因為數字而賣出。有了這些經歷,我可以用個人收藏的心得跟業主分享,甚至一些原本沒有收藏藝術品習慣的人,也容易因設計的引導,開始購買藝術品擺放在預設的位置。我有個客戶從來沒買過畫,後來他收藏了蕭勤的畫作,跟我回饋,每天下樓看到畫就很開心。這就是藝術品的力量,人們被那一幅畫感動了,自然會進入畫裡面而有所轉變。

 
 
 
 
 
 

設計真正的價值




Q:對於獎項這件事,你自己怎麼看待?



W: 經歷這麼多年心境的轉折,我承襲了我以前老闆的做事態度。寬玠不是某個設計師的個人品牌,而是這個團隊的品牌。要經營一個大的團隊服務,需要很多分工,每個人善盡專業能力,完成環環相扣的環節,這樣才能滿足我鎖定的客群。

所以我的第一順位是讓業主在這個環境裡感到開心,這是最重要的使命,也是我覺得從業到現在,最主要的核心概念。我們不要偏離核心,為了這個「名」,忘記從事這一行的初衷

所以我對得獎這件事看得很自在。假設滿足業主需求的同時,又幸運得獎,那是最棒的,但我已經沒那麼在意得不得獎。我更在意的是跟這些很好的客戶變成好朋友。像我要入厝時,業主想到我,買一幅真跡的版畫當作入厝禮物,這種連結感動,是你付出了努力之後,業主給我們最好的回饋。

 
 
 
 

J: 以前我們做廣告的時候,也是有段時間大家瘋狂報名廣告大獎。我們曾經討論過一個問題:做出這支廣告,是想感動那15、20個評審的掌聲,還是希望這個產品真正暢銷,打動上百萬的消費者?這沒有對錯,當然得獎也很不錯,但在創作的過程,我會記得這些討論跟思考,把這個東西放到我的作品思維。

現在回過頭來看,其實把作品做好,有點像變成經典好了,經典沒有得不得獎,也如同你講的,我們看事情不要太侷限,應該把時間拉長遠一點來看待,給自己更多空間,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

W: 我現在的心態反而是讓付諸努力的同事去報獎,給他們舞台,畢竟好的同事,需要提供他們多一點機會,不然這個產業其實很消耗人才,如何把這些人的才能連接起來,讓公司和他們都可共同成長,這樣平臺才能延續下去。

 
 

客戶送給總監的入厝禮

 
 


想清楚自己的步調後再走每一步,就會感到踏實。不用在乎別人怎麼看待,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,自然而然就會走出個人的風格

 
 

Q:你如何將這些想法理念傳達給年輕設計師呢?



W: 我是一個想講什麼就會講的人,看到、接觸到什麼有感受的東西,我都會跟同事分享。有時候也會理解,在年紀還不到的時候,有些話不見得聽得懂或是聽得進去。比如我認知的安靜,跟她們認知的安靜定義,不一定是同樣的。現在大多數人處於炫技的過程,在這種情況下,你如何讓空間相對保持安定、穩定,並在這個安靜中散發某種氣質,大眾反而會更靜下來去欣賞你的作品

J: 你想要營造的感覺,需要很強大的自制力。通常這樣的力量背後,都有個強烈的理念,即便看到很多東西,但你選擇將其收斂,知道怎麼在空間營造一種安靜的力量感。這種存在其實更有感染力。

W: 有人說做設計你的價值是什麼,你要賺錢還是要做出你喜歡的作品?現在我會選擇我想要做的案子,做起來特別開心的話,我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執行,這讓我延續想繼續做設計創作的心力。我也希望我的同事能有跟我一樣對設計的熱忱。我年紀比他們大,所以我希望透過我看到的東西,幫助他們在年紀輕的時候,開始看得比別人更深,藉此脫穎而出

 
 
 
 

Q:最後,哪些特質的人比較適合加入寬玠,在這裡發展呢?



W: 除了作品美感,我更看重的是他們對於把事情做好這件事的態度。即使經驗不足,只要有學習的熱情和態度,我都願意給機會。

在設計的領域,寬玠可能是他們人生的一小部分,那麼他想在這裡學到什麼?我相信我們公司可以提供很好的平台,尤其在客戶訓練和溝通方面,這些都不是一般客群可以獲取的經驗。不過設計只是過程的一個部分,可能只佔了1/5,剩下的4/5是理解客戶需求、與業主溝通、建立信任,還有包括施工的專業,面對這個客群,某些環節沒做好,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公司的營運;所以公司員工大多EQ都很高,比較不是躁動型的人,這也讓他們在創作時相對能靜下心來思考。

 
 
 
 


我希望你來,是帶著你的靈魂來,不要變成我的助理。先要有你的靈魂,我就會輔佐你走你的創作


W: 我希望他們不要模仿,也不要用慣用手法,我要的是持續進步的想法,不需要再複製我以前的東西。年輕人的點子,搞不好比我這個老靈魂更有一些不錯的的想法。或許不夠成熟,但沒關係,我們可以透過經驗結合他們的夢,說不定就會產生更不一樣、更成熟的創作出來。未來他們在過程得到成就感,自然會有自信敢於發夢。
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Jamie Lo、Weng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
 
 

SPEAKOUTChichiLcolumn, jamie, Voice, cover, 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