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專訪 ]向度設計主理人曾致豪:「站在多元的方向和角度,我想要探討更多空間不同面向之美」

 
 
 




❝ 我會念這一行,完全是因為《全能住宅改造王》這個節目。國中時看到最後完工部分,一些長輩屋主邊哭邊感謝設計師:「謝謝你幫我完成我的家」,再配上背景音樂,我就覺得,天哪!你在幫助別人完成一個夢想 ❞




 
 
專訪的過程,向度設計 主理人曾致豪(Han)提起這件啟發他進入室內設計產業的小故事,情節既讓人感動,又反差地使人遮掩不住對這個回應的意外程度。這種對比的驚喜感受,恰似 Han 每次呈現出來的空間特質,在你以為掌握答案的同時,他再度刷新眾人感官,深刻的故事裡有淺淡的溫柔,堅定的序列中你讀出他的率真浪漫,以及滿懷真摯的心意。

 
 
 
 

儘管向度設計創立時間並不久,卻早已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,成為獨樹一格的存在。這天陰雨綿綿的台北午後,我們抵達 Han 幾個月前剛完成的新辦公室,坐下來,聊起他在設計領域的探索及信念。言談過程中,我們似乎也理解為什麼他的設計能如此簡練耐看,記憶點十足的原因。

 
 
 
 

Q:請 Han 簡介自己的學習和設計歷程
 
 

Han(簡稱 H): 其實我以前是體育班校隊,因為對室內設計很有興趣,在念了 1 年普通高中之後,我就跟家人討論想要早點接觸這一行,於是重考到臺北的松山家商開始念室內設計,就這樣一路到現在。對大家而言我算是所謂的「本科生」,不過從小到大練體育的背景,又讓我某種程度上會覺得自己好像不是本科生的感覺。


Jamie(簡稱 J): 你講你是體育班的時候我有嚇一跳!我覺得很好,你有很硬的底子;因為室內設計行業就是要加班跟熬夜(笑)。


H: 就像你講的,以前練體育雖然跟室內設計好像沒有太大關係,但相對來說,體育訓練強調的堅持,讓我在未來的求學和工作上,都抱持同樣的信念

 
 
 
 

J: 後來的工作經驗,對你有什麼深刻的影響嗎?


H: 我覺得我滿幸運的,工作後的第一間公司養成了我做這一行的「態度」。光以前做簡報或者是圖面的繪製,主管都會很要求細節上的呈現,你必須是要精緻而清楚地呈現每個設計資訊,另外施工細節的收尾方式更不在話下。第二間公司則給予我充分的「舞台」,去執行我想做的設計;讓我好像比別人多了好幾年的時間,可以去大膽嘗試想做的東西。


也因為前兩間公司對於文稿上的要求和磨練,我在說故事方面能生動一些,使畫面立體而有厚度。文案對我來講,就像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元素,因此拍照前我有時候會先提供文案,協助攝影師可以快速進入空間想法的狀態。所以我很感謝這兩家公司的栽培和養成。

 
 
 
 

Q:什麼樣的契機讓你決定開業,取名向度有什麼特別意涵?
 
 

H: 這有點誤打誤撞。我從上一間公司辭職後,原本想再去下一個地方學習,然而在中間休息的階段,朋友請我幫忙畫圖,我也想説順便賺生活費,就接下來做。後來在執行的過程中又有案子進來,思考過後,雖然比我自己預期的時間早了幾年(原本設定 31、32 歲,後來約29歲創業)但我還年經,不如試試看,不行的話再回去上班就好。


室內設計這個行業,我們是站在不同的空間和角度,看待場域每一個樣貌。「向度」即意旨著「從不一樣的方向跟角度,去發現空間不一樣的美」;所以向度設計之於我,是我想要去探討更多不同面向的美好


J: 我注意到公司社群的名稱是Hi DegreeDesign,有什麼原因嗎?


H: 這是一個跟人接觸的產業,我想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,所以臉書的名稱直接是 Hi DegreeDesign,就跟朋友打招呼般,傳達出親切、容易靠近的設計公司的感覺。

 
 
 
 

Q:幫客戶設計空間時,你最重視哪個部分?
 
 

H: 平面配置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


會這樣認為,在於任何的設計當中,我們首要做的都會是平面規劃。而某一部分也來自我大學時,常翻閱室內設計相關雜誌,在觀看的過程就發現,有些前輩能把平面圖解得特別好。後來第一份工作的公司文化,剛好也是對平面配置非常要求。


我相信只要平面配置得好,能依照屋主的需求量身調整,並在其中隱藏一些秩序的安排和流暢的動線,基本上應該都可以滿足到客戶的生活。

 
 
 
 

J: 你說到這個我蠻有感覺。平面配置的好壞,在攝影時是看得出來的。平面宛如是一個人的骨架,骨架好的話,衣服怎麼搭配基本上不會太難看,因為結構已經成形了。有些年輕的設計師,一開始便跳到後面討論材質和表現效果,可惜在平面上並沒有著墨這麼多,空間就會少了一點整體性。所以你的養成與思考,在這個時代是很特別的,我能在你設計的空間,充分感受到「把居住者的生活需求轉換成平面表現」這件事

 
 
 
 
 
 

H: 基本上我自己配的平面,大概會有 2-3 個以上,除了一個主要以滿足業主需求想像,較為四平八穩的配置,我可能還會去說服他朝往另一個更多元的方向,可以有效且彈性利用空間的版本,所以至少都有兩個以上的平面討論。而第 3 個提出的建議,就會是再更大膽的處理方式,提供客戶做一些跳脫常規的嘗試。


通常給客戶看平面之前,我自己會先 run 過一遍,思考這樣的動線是否合理。空間佈局也大多不會只做固定的隔間,反而透過穿插一些穿透性的材質或橫拉門片,讓光線跟動線可以流暢地連接一起,而不單純僅是隔間跟隔間的區隔。藉以使平面的表現活潑多變,營造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及想像空間。

 
 
 
 

多向性拉門,彈性調整空間

 
 

Q:遇到客戶表達不出喜好,你如何應變?
 
 

H: 有時候客戶不一定會這麼明確知道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調性是什麼。這時我會引導他,有沒有之前喜歡的一些居家感覺的照片,我們就這些畫面去討論,幫他分析提供的資料,大多偏向什麼樣的色系和材質,歸納哪些應該是客戶喜歡的東西。在來回跟對方釐清調性之後,才會針對那些材質去發展成設計內容的搭配材料


有些人可能喜歡的東西很零碎,因此幫他們歸納整合,讓色調和材料可以在空間中和諧呈現,是我們必須去處理的事情。

 
 
 
 

Q:從以前到現在,我發現你的空間用色從極致的黑灰白變得越來越多元;來談一下這樣的轉變。
 
 

H: 我大部分還是秉持做比較純粹、簡約的設計。以前可能覺得空間要帥一點,看起來夠有氣勢,非黑即白,以黑白灰這三個元素展現作品張力,甚至到後面材質也越用越少。


不過因為我內心也是蠻柔軟的,最近就開始想要去開發較為柔軟的那一面;所以我稍微降低重色的比例,慢慢多了偏暖的大地土色,也許是大面積的呈現,抑或出現在傢俱、材質、局部細節中,讓空間一樣保有冷冽的感覺,可是相對來說,它更可以被大眾所接受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Q:那麼你要如何保持自己的設計特色,並持續在不同案子裡增添新意和變化?
 
 

H: 從我剛入行到現在,這幾年室內設計產業發展非常蓬勃,有很多優秀的室內設計師。如何保有自己的特色,我認為還是盡量以空間為主,簡潔俐落而純粹,不做太多繁複的設計,也不用太多的材質堆疊;但是保有一些固定的材質,維持細節跟設計面在,讓它們在空間具備辨識度。


我會有些自己一貫的手法,譬如我喜歡用鐵件搭配木皮,也可能是常用的材質,像不鏽鋼、深色石材和水磨石,這幾個元素常出現在我的空間。又或者是色調的表現,久而久之,大家就會產生記憶點和印象,即使每個案子我都會去做些不一樣的調整轉換,可是大家還是可以從空間的脈絡和性格,感受到這是我的設計。

 
 
 
 

Q:你認為這世代的空間設計師,需要具備什麼別於以往的新能力?
 
 

H: 跟以前比起來,我們所處的時代更快速,資訊接收也更發達。因此如何整合你所獲得的資訊,過濾出好的東西,幫客戶解決問題,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設計師除了專業面之外,所需要具備的能力。

 
 
 
 
 
 

J: 未來一定會有更多人想要加入你的團隊。那麼你自己對於未來的團隊成員,會希望他們具備什麼特質?


H: 保持開放的態度。我在求職的時候,都是保持著一個開放的態度,不要抗拒;我覺得如果態度對了,做任何事情都會對。Attitude determines Altitude —— 「態度決定高度」是我高中校長在朝會常說的一句話,我大學把這句話刺在手上,形同信念時刻相隨。當一個人態度對了,不管最終有沒有得到你要的結果,一定都會有個收穫。


你想要去學習的態度,身邊的人都會被你感動,上天也會眷顧你。就像創業這件事,雖然離我設定時間還有幾年,但是我想說,沒有去試試看,怎麼知道我行不行?所以我覺得保持開放的態度,還有願意學習的心是蠻重要的。

 
 
 
 

Q:這幾年你對「工作 — 生活」有什麼新體悟?
 
 

H: 我希望我做出來是有質感的東西,但是不會為了做而做;遇到志同道合的業主,對我來說蠻重要的。這並不是說我不注重錢,而是我更注重「享受工作」的感覺,那是我目前所追求的狀態。目前因為我一個人處理所有事務,過去開業這幾年以來,很多時間都是必須用到假日加班處理。後來前陣子去臺東騎腳踏車,休息了幾天回來之後,我體悟到有工作之外,還是要有生活,它會讓你整個心情的感覺跟態度會有全然不同的感受,就像充飽電的樣子。


像前面聊到,未來真的有夥伴的話,我希望他們是在一個快樂的環境下工作,大家工作時認真工作,玩的時候也好好去玩,而不只是無止境的加班。這也是我給自己的期許。

 
 
 
 
 
 

Q:接下來還有沒有特別想挑戰的事情?
 
 

H: 我其實從第一份工作開始,TID 就一直是我很想要拿到的獎項。它對我來說有種特殊意義,因為當時第一間公司裡的同事和前輩,半數以上都拿過這個獎,而他們就像我學習的目標,所以我也期許自己可以達到像他們一樣的狀態,有朝一日獲得這個獎項。另外也希望自己可以拿到紅點設計獎,這兩個是目前我想要去努力的方向。

 
 
 
 

Q:最後,你如何從以前到現在保持設計的熱情?
 
 

H: 有的人可能一輩子會開很多家店,但他不一定會買很多間房子,甚至很多人一生中,可能只會買一間房子,也就裝修那一次而已。包括我自己在內,對於「家」都有一個夢想的存在,所以我會覺得這份工作,是幫別人完成一個夢想的感覺;而「幫別人完成一個夢想」這件事,會支撐我去完成更多的設計


我跟客戶的關係比較像是交朋友,所以我蠻在意跟客戶的互動中,彼此是不是 match,他是否很尊重彼此,當客戶給出的回應是正向的時候,其實我們會願意花更多的心力和狀態,去幫他處理更多事情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採訪|Jamie Lo . 編輯|ChichiL
攝影|Weng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