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mie 專欄 #044|從實體空間的多元形式,走向虛擬數位化的未來世代

 
人們的生活習慣都會影響到我們的起居空間,舉凡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件,疫情和戰爭的爆發,都是這個時代歷史的一環。這些事與我們的日常,一環扣一環,都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運行,移轉到下一個趨勢並導致新穎的型態產生。
 
 

空間/ 人工人設計

 
 

之前曾聽過有人分享「活動式工作 (Activity Based Working) 」的工作空間趨勢。Activity Based Working 主要有4個定義,其中之一是把大眾生活中習慣會做的事情融合在空間裡面。


早期當辦公室還只是 office 的時候,人們不會講 workspace, 因為 office 就是坐下來辦公,解決公務的地方,爾後包含像矽谷和眾多型態的新創公司出現後,空間設計便日漸開始植入 ABW 的想法,重視工作空間內有各種休閒娛樂、交誼的地方,有點像 Community Center,甚至餐廳、Bar、球場等也搬進環境。

 
 

空間/ 杰瑪設計

 
 

空間/ 樂工設計

空間/ Peny Hsieh x 源原設計

 
 

ABW 的概念比較早在辦公空間被應用,但其實住家或多或少也漸融合了這些概念。早期來說,所謂回家的「家」的場域,意指下班後回去吃晚餐,跟家人看電視睡覺休息的地方。現在卻不一樣,許多人把自己喜好的休閒事物,居住者的性格興趣給加進其中,這就也是一種 ABW 的呈現。喜歡做菜的人,家裡就有個如專業餐廳般的完整廚房;熱衷爬山等戶外活動的人,也許直接在家做一個攀岩區 ...... 這些東西基本上不會出現在 10、20 幾年前的住宅,這整體的趨勢,就是從比較大型的公共(工作)複合空間,介入到私人居宅中。

 
 

空間/ 合風蒼飛設計× 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

 
 

空間/ 福研設計

 
 

空間/ 好室設計

 
 

加速促成這件事演變的因素之一,我想就是疫情的發展。自兩年前的爆發後,全球生活型態轉變了不少,不只在家的時間更長,有時候還得非志願放棄我們的戶外自由。這段期間,人們試圖把一些平常喜歡的體驗帶入室內,於是有更多把戶外的休閒玩樂思維給放入家庭的設計,而在家工作的形式,更讓許多人開始重視起書房的機能設置。


當然,隨著趨勢發展久了,有些人就開始想知道,下一個改變將會是什麼? What’s the NEXT Big Thing ?

 
 

空間/ 工一設計

 
 

現在很多人玩遊戲會購買一些虛擬配件,即便是沒有任何防禦和攻擊功能的東西,仍有人願意買,探究他們背後原因,這其實就是一種認同,對認同的人來說就是願意投資。


如前面所述,因為在家時間變多,首先定會想改造周邊環境,把它變成喜歡的樣子。但是在台灣我們普遍室內空間相當有限(錢包更不用說),這時又不能往外去的話,未來勢必很有可能朝向虛擬環境如 MetaVerse (元宇宙)發展。儘管身處同個定點,但卻能把心神和情緒帶到另外一個地方。


在虛擬環境中買房買車,我們還是需要付出金錢,然而就不會有地心引力和一些現實環境中會有的條件限制,甚至你今天想在冰山或泳池裡面開會,也是合理的。

 
 

空間/ 覺知造所

 
 

空間/ 由里設計

 
 

當我們思維從實體轉換到虛擬,這之間將牽涉好幾個不同觀點,也多了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存在,包含室內戶外的轉換,地理環境的變化都緊扣在一塊。這些不同的未來趨勢,或許當下聽到時難以想像,但我想,這對於生長在該世代的原生世代邏輯來說,可能其實是件很稀鬆平常的事。


就像以前我們會認為藝術品就是要擺設在特定的位置,掛在牆上才叫做「收藏」。但 NFT 的興起,現在的小朋友可能也會認為,圖片放在手機裡也行,不一定要掛著,甚至存在於投影的影像,也是一種藝術品展現。正因為他們是這個世代的原生產物,所以他可以有很多新的感受思維並存,也沒有對錯。

 
 

空間/ 謐空間

 
 

而當這麼多想法和形式改變的時候,人們對空間和擺設的看法,自然也會跟著改變。家裡可能不再需要那麼多東西,也不用構建的那麼複雜,可能只是一個純粹的空間就夠了。因為這個空間,舉例來說,可以藉由高技術的投影方式,還是戴上一個裝置後,就能把感官帶到外頭。使用者只需要某個空間的範圍,讓自己可以去感受。如此,我們的生活彷如不會被界定在限定的天地,只能在這邊用餐、工作等等。

 
 

空間/ 好室設計

 
 

空間/ 大名X 涵石設計

 
 

推論到這裡,越來越多的「多功能室」我想也會因而存在。現在的有些多功能室,是因為預算不足以完整裝修,便把一個房間先留著;但未來的多功能室,便可真的具備多種功能。裡面可能只有一個框框或量體,居住者藉由購買 3D 佈景、家具、壁紙等等,把相關的東西購買下載,房間搖身一變就是屬意的樣貌。


擁有的東西,不一定是實體的產物,實體只是一個它投射營造的平台,讓你去架設自己對空間的想像。如此一來,時間跟空間都將被扁平化,也因此突破許多既有的限制和價值問題,讓多功能室的存在變得更有意義。當你想更換生活場景,切換就在彈指間,我們變化調動的不再僅是屋子裡的家具或擺設,移動的是個人對整個房間的想像。

 
 

空間/ 鉅程設計

 
 

空間/ 45 tilt 肆伍形物所

 
 

數位產物持續不斷在打破我們以往的觀念,當家庭的生活習慣和空間的變化,已漸漸朝向跟未來科技結合,這實際上是一件讓人很興奮也很有趣的革新。或許未來我們的住家,皆統合在同一個元宇宙上,它的模樣甚至會隨氣候一起換季,只要按下一個套件,整體就一起更換不同的生活氛圍也說不定。


所以生活在持續變遷的世界的我們,不妨可以存有一個思維:不用那麼傳統的視角去界定任何東西,對萬物抱持開放的態度。未來的變化,We will see!

 
 

空間/ 太硯設計

 
 

空間/ 和和設計

 
 

空間/ 覺知造所
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