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鏡頭裡外的設計觀察」ㄧ 家不只舒適,還要帶入主題式的設計思維

 

空間/ 豆建築

 
 

這些年居家生活在國內外都是熱議的話題。就臺灣來說,除了商業空間及公共環境的設計美學逐漸受到重視,疫情前大眾頻繁的出國旅行經歷,也讓人們的視野和思考拓展開來,咖啡廳、旅店、選物店等各式各樣的風格事物,促使我們搜羅著靈感啟蒙,也想過上那樣的生活方式與態度。加上網路世界資訊的快速傳播,社群文化拍照上傳分享的行為興起,而至疫情後必須長期待在家的處境,都使越來越多人關注起自己每日起居的空間環境。

 
 

空間/ 和和設計

 
 

多次拍攝下來,我發現一些有趣的變化:以前大家對家的想像,可能就是舒服就好,沒有太多想法;不過最近到一些空間,很明顯能感覺到場域好像已經把背景的思考放進去,跟參加婚宴有個主題背板一樣,人們試圖在空間中置入至少一記亮點。這個亮點正如同之前有篇專文曾聊過《封面怎麼選》( 這裡閱讀 ) ,找出空間會讓人記得,能代表設計敘事的特色之處。

 
 

空間/ 覺知造所

 
 

空間/ 由里設計

 
 

這類的詮釋,也讓我聯想到有設計師朋友跟我分享過,現在賣東西盡量要有故事,因為「感受」創造的共鳴無限,它可以針對不同人產生不同的想像,那是更為宏觀而綿長的面向


傳統印象中「故事」大多存在於商業空間,不論是品牌 DNA 的起源,店主的心念態度、個人性格,都能化作空間的元素以闡述信念,像我們過去拍過的「Simple Kaffa」、「 [tei] by O’bond 沓沓仔.明茗茶酒研究室」等空間,背後都有迷人的理念敘事。 ( 更多商空介紹

 
 

商空《Simple Kaffa》 / 硬是設計

商空《[tei] by O’bond》 / 伴境設計

 
 

商空《畬室法式巧克力》 / 仍然創作

 
 

現在則不只商空,私人住宅也會埋入耐人尋味的故事背景和意涵,變成一種主題式的設計思維。如果設計能傳達打動人心的故事,每份巧思便能合理地存在並串聯在一塊。這些空間,不一定得有強烈的主題,也可能以較為隱約的運用彰顯主題,像幾何線條造型、材質用料、色彩等都是常見的表現手法。乍看彷如未刻意強調,實已把故事情境埋在其中。

 
 

空間/ 工一設計

 
 

空間/ 共生制作

空間/ 共生制作

 
 

空間/ 沐昀設計

 
 

仔細探究,倒有點像攝影師的思考模式。


通常我們拍一個東西會找尋線索,抓到一個主題去呈現,而現在大家是很外顯地思索把這件事變成重點(地標感),當親朋好友到訪時,即可抓住幾個區域盡情拍攝。舉例來說,若屋宅擁有得天獨厚的景致,窗外可鳥瞰城市天際線,蓊鬱山景或海景,設計上便會特別把這點納入考量,眾人拍照留念時一併將亮點放入,手機一按!美好瞬間立即顯像。

 
 

空間/ 二三設計

 
 

空間/ 大名X 涵石設計

 
 

空間/ 沐昀設計

空間/ 長禾設計

 
 

又或者以往我們思考餐桌擺放的位置,主要會想到跟廚房的距離、動線,偏機能面的配置,現在可能還多加了「聚餐時怎麼樣比較好看?」、「拍過去的角度會不會顯得凌亂?」 ...... 綜覽空間作品,你會發現許多底景的設計都十分巧妙,不斷刷新我們想像。而當主題式的思考進入設計細節,基本情境已被事先完好設定,使用者日後怎麼拍都不會太差,某個層面來看,也算是回應時代趨勢的需求。

 
 

空間/ 好室設計

空間/ 好室設計

 
 

空間/ 思維設計

 
 

空間/ 大名X 涵石設計

 
 

空間/ 琢墨設計

 
 

工作使然,我們得以碰到很多元的族群,看見各式各樣的生活模式跟思考,而 HC 接觸到的閱覽者,大多是一群對生活有特別想法,甚至是原本就具備某種樣貌和儀式呈現的受眾。因此接下來,我們會分享更多無界限且多樣化的生活意識,以及在拍攝過程中觀察到的設計動態,歡迎各位持續鎖定!

 
 

空間/ 豆建築

 
 

空間/ 覺知造所

 
 

空間/ Resi 設計

空間/ 思為設計
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