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mie 專欄 #026|邊做邊試!照料好重要的小事,成就精彩一刻

 

空間/ 工一設計

 
 

攝影工作對外界來說,或許單純就是找尋獨特視角,拍照和修片,不過我們自己並不這樣認為。


我們希望一場好的拍攝,能提供客戶多方面的沈浸式體驗,即便言語難以形容,但參與其中的人,都可以有豐富的收穫和感動。而檯面上的呈現,無非來自看不見的安排與階段性調整,這些年來我們不斷從好的、不好的經驗裡分析問題,思索更好的改善方法來優化工作流程,讓品牌進化。這一回藉由分享過去的大小嘗試,聊我對改變創新的執行觀點。

 
 

空間/ 伴境設計

 
 

首要先把本質顧好


最一開始,一定是先把照片的品質弄到穩定的狀態。早期拍照機器效能還不像現在這麼強大,為了避免照片在太亮或太暗的地方呈現效果不好,我們會用「包圍曝光」的方式,拍攝過暗、正常、過亮 3 種不同的素材,以利後續的修圖後製。也幾乎使用過市面上每個品牌的相機,根據拍攝方式、能不能連線、圖像表現等方面都試了一輪;三年前因為擴增影片的內容計畫,我們才全部改用Sony系列的相機。

 
 

空間/ 工一設計

 
 

空間/ 遠域生活

 
 

從其他經驗中找尋可用的解法


現在大部分空間攝影師都會加入連線拍攝,但我們在當代應該算滿早就有運用這個輔助方式。最初會有這樣的想法,是因為我以前廣告公司時期就接觸商業攝影,這一類的拍攝基本上都會用連線的方式,讓客戶就算在不同地方,也能透過軟體(Capture one )同步觀看,立即確認需調整的東西。


由於相機螢幕的篇幅有限,用比較大的電腦檢查畫面,較能發現一些當下沒注意到,像是椅子上不該出現的皺摺、背景光線爆掉修不回來 ...... 等部分;便決定把連線拍攝,從商業棚拍帶到移動的空間環境中。

 
 
 
 
 
 

再小的環節都會影響最終成果


一開始嘗試也是遇到蠻多問題。以棚拍來說,在棚內架好機器之後,大部分東西都不需要移動,頂多是桌面、佈置場景的更換。然而空間並非如此,通常拍完一個區域就要換到下一個地方,相機、腳架、電腦、連接線,全部的配備都要跟著移動,除了得時常搬運設備,連帶會產生線材重複插拔的問題。過度頻繁的插卸使用,容易影響線材與連接埠本身的傳輸穩定度,而有時就是差那麼一點的時間和順暢度,就會對我們有滿大的影響,也因此即使是耗材,我們也會試圖找到表現效率更佳的產品,讓工作過程能愈細膩而順暢

 
 
 
 

當工作流程的 flow 已經順暢了起來,接下來便著手讓器材操作也可以順暢。以前只有一個機身,每換一個焦段就得現場更換鏡頭,不僅耗時,環境中難免有灰塵或風沙,容易有入塵的狀況,對器材、我們、客戶的時間都不是件好事。所以我們一有預算,馬上升級成兩個機身兩個鏡頭,需要切換焦段時直接換另一組,就不用一直更換鏡頭。而當天一拍攝完,基本上必定會備 3 份檔案以防萬一;不然照片再漂亮,檔案不見了都沒用。


這些雖然是客戶看不到的一面,然只有我們把自己的核心建立得很穩固,大家才可以安心地把作品交給我們呈現

 
 

空間/ Mei 建築

空間/ 大見室所

 
 

空間/ 因沃創作

 
 

讓市場的聲音直接反應


遇到問題,我比較少會花很多時間思考,而是先想一個方法做改變調整,讓市場最直接的反應,來驗證我的判斷對或不對,再導回來結果繼續調整。


早期還沒做連線拍攝,我通常中場休息會把檔案拷貝進電腦,稍微看一下照片。有天在調整圖片的途中,我突然想說壓個外文假字在圖上好了,結果客人經過時看到畫面,馬上說好看並想索取這張檔案。你立刻能從他的反應知道,微修飾過、類似雜誌封面感的的圖片是被需求,而且是客戶喜歡的;發現之後,我就開始思考如何可以很即時地運作。

 
 

舊版浮水印;產品/ 喜的燈飾

 
 

改版後的logo浮水印;空間/ 涵石設計

 
 

後來浮水印又漸漸改版成更貼合品牌印象,置中朝下的草寫 logo。而至前陣子常有人跟我提起,外面看到許多類似我們的浮水印。其實當初是想建立一個識別度,為了避免跟其他人過於雷同,我想如果不要那麼制式都放公司 logo,是否可以運用其他的代表元素「起司」、「狗狗」,做一些新鮮的延伸?便又投入測試這件事的可能性,也依照不同空間調性選擇適合的圖像。

 
 

新版浮水印;空間/ 上上設計

新版浮水印;空間/ 七澄建築

 
 

新版浮水印;空間/ PSW 建築設計研究室

 
 

新版浮水印;空間/ 5491 atelier

 
 

老實說我目前還沒找到一個共同模板,能套用在全部的空間風格。不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從反饋裡找到修正線索,你再把這個東西變成常態,就像是不斷的實驗,最終當你看到客戶的反應時,你就知道這絕對值得ㄧ試

 
 

空間/ 由里設計

空間/ KC 設計

 
 

空間/ 合風蒼飛設計

 
 
 
 
關於攝影師這個稱謂,其實我沒有太多意見,因為這是大家認識的我。但說穿了,我是個喜歡創造的孩子,對創作沒有特愛的工具,卻有特別的熱情。認真起來打拼時有個老靈魂,但對於創新與體驗,永遠像是實驗室裏的小朋友。我想分享我怎麼看我的攝影師工作,以及工作上的點點滴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