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間限定的鳥兒共聚體驗!陽明山花季裝置藝術「巢境」,開展人、自然、建築間複雜卻美好的邂逅

0313_cover_03.jpg
 

以往春日花開之時,陽明山總成為眾人週末踏青的心頭好,無論是別於都市紛擾的山林氣息,陣陣入耳的啾啾鳥叫,以及好看也好拍的可愛花種 ...... 定有吸引人動身前往的原因。而今年更有一個讓著迷建築設計的你,絕不能錯過的理由!建築設計事務所 PSW Architects 結合七座木造鳥巢設計,在花鐘廣場提出了探討人與自然、建築三方交流關係的戶外藝術裝置,藉由開放性的量體,建立多元的沈浸式體驗,不僅以共同包容的主題意象拉近人與鳥的距離,更豐富活動本身的渲染力及感動。

 
 
0313_14.jpg
 
 


家|巢:自然與建築的平衡結合


建築師Shihhwa 提到身在這樣的環境裡賞花,已不需要多加點綴更多跟花有相似意象的東西,在保留主角風韻的情況下,去思考還有什麼事可以藉由藝術手法傳述給大眾。而建築雖是集結美好想像的延伸,也時常是個衝突性的角色,給人與自然脫節、甚至破壞自然的觀感;能不能藉由不一樣的詮釋,讓彼此的連結達到和諧的形式,轉換為另一種平衡的共處距離?


觀察周邊生態環境和登山客們的行爲路徑後,他進而察覺在這樣開闊的場域,雖聽得到此起彼落的鳥叫,可惜牠們都躲在樹叢裡面,這裡也是多數人會途經的地方,卻尚未有個適切的遮蔽處,於是決定以「家與巢」作為設計主軸,在此安插七座鳥巢,期望鳥兒安居其中的同時,人也暫時有個歇息處,達成雙方共處同個屋簷下,靜享山林悠悠的光景。

 
 
0313_01.jpg
0313_04-1.jpg
 
 
0313_05.jpg
0313_06.jpg
 
 


載體間相互連結,堆疊成複雜而美好的家族聚集


無論哪種生態圈,都是從小群集開始發展。造型不同的木屋就如同開枝散葉的家族,再一一逐步連結,轉換為更大且複雜的聚合。木造的載體盛裝了多重的觀看方式,多個量體間透過堆疊相嵌,融合成富變化又獨特的意象,搭配採台灣杉木製作的外牆,既無違和地融入國家公園的環境,展示永續建築的可能性,也提供觀賞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觀點進行溝通。人們可以透過進、出、鑽,在外頭繞一圈的模式,來看待每一層結構間的動態關係,愈加貼近設計,愈能尋訪更多潛藏的未知驚喜。

 
 
 
 

裝置內外運用布林代數的原理,移除掉交集衝突的部分,我們眼前所有連續性的面或線條,呈現一種穩定的牽引;在裡頭,「複雜」將交織出一種美好的平衡脈動。而除了建築體展示,期間還有策劃投影光雕,呼應多重體驗的目的。置身巢境中的我們不僅是觀展者,過程的姿勢行為、觀看模式,皆將一併揉合為藝術展示的一部分。若你常欣羨著倫敦的蛇形藝廊戶外展亭 (Serpentine Pavilion),切勿錯過距離更為短程,在陽明山花鐘廣場展至3月22日的「巢境」建築藝術(Boolean Birdhouse),穿梭於有形和無形之間,感受裝置存在的寓意和能量。

 
 
0313_13.jpg
 
 
0313_09.jpg
0313_08.jpg
 
 
0313_10-1.jpg
 
 

陽明山花季藝術裝置 - 巢境 Boolean Birdhouse
地點:陽明山花鐘廣場
展期:2/15(六) - 3/22(日) 08:00-17:00

 

LIVINGChichiLevent